這幾年滿街跑的私家車,已經一大半都是綠牌了,與此同時,新能源公交車在全國范圍內迅速推廣,一度被視為取代傳統燃油公交的“綠色希望”。
然而,近期多個城市調整新能源公交車的使用比例,甚至在部分線路上重新啟用燃油車。
曾經被政府大力支持、市場高度期待的新能源公交車,為什么會在實際運營中遇到阻力?
這是否意味著新能源公交車的技術還不成熟,甚至會被市場淘汰?還是說,這是新能源公交車發展過程中的短暫調整?
續航與充電困境,新能源公交難堪大用
新能源公交車的推廣并不如預期順利,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便是續航與充電問題。理論上,新能源公交車的續航能力可以達到300公里左右,足以滿足城市公交的日常運營需求。然而,在實際應用中,特別是在極端天氣條件下,新能源公交車的續航表現遠遠不及預期。
在北方寒冷的冬季,低溫會導致電池活性下降,從而大幅減少車輛的續航里程。以哈爾濱為例,據《科技日報》報道,部分新能源公交車在冬季的續航下降幅度高達40%,本應行駛300公里的公交車,往往只能跑180公里左右。
這意味著,司機不得不在運營過程中頻繁返回充電站,影響了公交線路的正常運營。而在南方,炎熱的夏季同樣會增加電池的負擔,導致能耗上升、續航縮短,進一步降低新能源公交的運營效率。
充電基礎設施的不足也是新能源公交車推廣中的一大挑戰。在一些大城市,充電樁的建設尚可支撐新能源公交的日常運作,但在三四線城市,充電樁的覆蓋率較低,充電站的數量和充電樁的功率往往無法滿足公交車高強度的運營需求。
據《南方都市報》報道,廣州某公交站內,新能源公交車的充電等待時間有時長達2小時,嚴重影響了公交車的調度效率。而燃油車僅需幾分鐘加油,顯然更符合公交系統高效運營的要求。新能源公交車充電所需的時間過長,也對公交公司的運營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戰。
傳統燃油公交車在高峰期可以全天候運營,而新能源公交車則需要安排充電時間,這無疑削弱了其在高峰時段的運力保障能力。因此,部分城市不得不重新引入燃油車,以補足新能源公交車的運力不足問題。
運營成本高昂,公交公司負擔加重
新能源公交車在政策扶持下得到了大規模推廣,但在補貼退坡之后,其高昂的運營成本逐漸顯現出來,成為公交公司不得不重新審視新能源車使用比例的重要因素。首先,新能源公交車的購置成本遠高于傳統燃油車。
以深圳為例,據相關報道,一輛新能源公交車的購置成本高達160萬元,而一輛傳統柴油公交車的價格僅在70萬元左右。早期,國家和地方政府提供大量補貼,使得新能源公交車在經濟性上具有一定優勢,但隨著國家對新能源補貼的逐步取消,公交公司需要自行承擔更高的購置成本,這無疑加重了其財務壓力。
此外,新能源公交車的長期維護成本同樣令人擔憂。動力電池的壽命有限,通常在5至6年后需要更換,而更換一組動力電池的費用可高達30萬至50萬元。
這筆開支對于資金本就緊張的公交公司來說無疑是一筆沉重的負擔。而燃油公交車的發動機和變速箱維護成本相對較低,使用壽命更長,經濟性更為優越。
與此同時,新能源公交車的維修難度較大,導致其維修費用也高于燃油車。由于新能源公交車涉及電池、電控、電機等復雜的電力系統,普通的維修廠難以提供相應的維修服務,公交公司往往需要依賴原廠售后,導致維修費用高企。此外,新能源公交車的專業維修人員短缺,也使得車輛的維護效率較低,影響了公交車的正常運營。
相比之下,燃油公交車的維修體系成熟,零部件供應充足,修理成本低,運營效率更高,這也是部分城市重新啟用燃油車的重要原因之一。
新能源私家車鋪得很開,為什么公交車卻難推?
相較于新能源公交車,新能源私家車的發展勢頭十分強勁,市場滲透率不斷提高。既然同樣是新能源車,為什么私家車領域的推廣如此順利,而公交車卻頻頻遇阻?兩者之間存在哪些本質區別?
首先,使用場景不同。新能源私家車的使用頻率相對較低,車主可以靈活安排充電時間,晚上回家后慢充即可滿足日常通勤需求。而公交車則需要高強度運營,一旦續航能力不足或充電時間過長,就會影響整體的公交運營效率。
其次,充電需求不同。私家車的充電樁可以分布在小區、停車場或高速服務區,車主可以根據自身需求選擇合適的充電方式。而公交車則需要集中充電,受限于場地和充電設施的建設速度,在大規模推廣過程中面臨更大的基礎設施瓶頸。
再者,成本負擔不同。新能源私家車的購置成本雖然相對較高,但車主可以通過政策補貼、購車優惠等方式降低購車成本,同時享受新能源車不限行、不限號等政策紅利。而公交公司則需要承擔高昂的購置成本和維護成本,如果沒有足夠的政策補貼和盈利空間,新能源公交車的推廣難度會更大。
最后,安全性考量不同。新能源私家車的自燃風險相對可控,一旦發生故障,車主可以立即停車或求助。
而公交車作為公共交通工具,一旦發生安全事故,影響范圍更廣,政府和公交公司必須更加謹慎地評估新能源公交車的安全性,這也是部分城市重新引入燃油公交車的重要原因。
盡管困難重重,新能源仍是未來
盡管新能源公交車目前面臨諸多困難,但不可否認的是,新能源依然是未來的趨勢。全球各國都在大力推動新能源交通發展,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車市場,自然不會放棄新能源公交車的推廣。從長遠來看,隨著新能源技術的不斷進步,動力電池的能量密度提高、充電速度加快、續航能力增強,新能源公交車的短板會逐步被補齊。
換電模式、氫燃料電池技術等新方案的探索,也可能為新能源公交帶來新的機遇。為了逆轉新能源公交車推廣困難的局面,國家層面也出臺了一系列新的扶持政策。
據交通運輸部網站消息,交通運輸部辦公廳等三部門已印發《2025年新能源城市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補貼實施細則》,其中明確提到:每輛新能源公交車平均補貼8萬元;對于更換動力電池的,每輛車補貼4.2萬元,各地可根據自身需求自主確定補貼標準。 這一政策無疑將大大減輕公交公司的財務負擔,提高新能源公交車的推廣意愿。
此外,各地政府也在不斷優化新能源公交的配套設施建設,提升充電樁覆蓋率,優化充電效率,嘗試引入更高效的換電模式,以減少新能源公交車在運營中的短板。
結語:短期調整不改長期趨勢
多地更換回燃油公交車,表面上看是新能源車的“退步”,但實際上,這更像是行業發展過程中的短期調整。新能源公交車要想真正取代燃油車,仍需技術突破、成本優化、基礎設施完善。短期的調整并不意味著新能源公交車的失敗,而是對其發展方向的再思考。
未來,隨著新能源技術的進步和市場的成熟,新能源公交車依然有望成為公共交通的主流選擇。
新能源公交車的未來雖然充滿挑戰,但方向是明確的。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新能源公交車的推廣將繼續加速,在不遠的將來,我們或許能夠真正實現“綠色公交,低碳出行”的目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