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伏》中的李涯是個反面人物,但他表現得忠誠、努力,他被余則成扇了耳光,在辦公室黯然淚流的樣子讓觀眾十分同情,但我覺得他是咎由自取。
李涯忠誠,有信仰,但他并非只是一個普通戰士,只有忠誠是不夠的。
李涯工作努力,“連睡覺都在辦公室”,但他并非只是普通員工,只做到以保密局為家是不夠的。
他的身份是保密局行動隊隊長,是高級特工,是為“黨國”完成秘密使命的人。就這個身份而言,我認為他的修養境界和專業能力都不夠格,失意是必然的。
一、李涯無大局意識,心胸狹窄,做事不擇手段,只圖個人立功。
他身負黨國重任,自詡“干這一行不圖立功受賞,想為黨國消除所有的敵人,讓孩子們過上好日子”,但他一到天津站就與情報處處長陸橋山明爭暗斗,又提防機要室主任余則成,連一絲一毫精誠合作的意識也沒有,談什么“為黨為國”。
當吳站長把保護叛徒袁佩林的任務交給他時,他知難而退,推脫不肯接受。直到吳站長說“這是你挽回聲譽的好機會”,并暗示他袁佩林手上有線索,他才接受任務。他自己也對袁佩林說:“我來天津站第一槍啞火了,是你幫我打響了第二槍。”
李涯保護袁佩林失敗后,與余則成談心,想讓翠平在站長太太面前給他“美言”;給陸橋山設局之前,專門到余則成家里示好,以示助人為樂。堂堂行動隊隊長,這些作派令人不齒。
當他得知余則成阻礙自己晉升上校時,對余則成的怨氣全面爆發,連一晚上都等不了,證據不足也顧不了,直接逼吳站長抓捕余則成和翠平,他的私心昭然若揭。
實際上,李涯希望立功揚名是人之常情,完全可以理解。但他口是心非,處處表明自己“一片赤誠”,卻事事自私自利,不擇手段。為了扳倒陸橋山,把湯四毛殺人滅口;為了開脫自己,嫁禍同事盛鄉,還誘殺了盛鄉。
二、李涯作為行動隊隊長,專業能力很一般。
不重證據,不重細節,經常被動。
李涯懷疑余則成是共產黨,請求吳站長限制余則成的行動,吳站長問他:“有證據嗎?”他居然說:“暫時沒有。”吳站長發火:“開玩笑嗎?他是副站長啊!”在這件事上,他完全失去了吳站長的配合和支持。
袁佩林被殺后,李涯對余則成說:“我現在回過頭來倒查走漏消息的源頭,一點線索也沒有。”而余則成正是從繡春樓的火柴盒和飯菜的分量等細節上推斷出袁佩林的藏身之所。
李涯偷偷去余則成家里查看時,留下巨大的腳印,讓余則成有了反擊的準備。
李涯檢查翠平從辦公室帶走的茶葉時,居然沒有發現里面藏匿的小紙條。
2.自視甚高,不肯反思,指揮不力。
他在延安臥底數年,親身感受過那里的生活,得出的結論居然是“他們總以為自己很聰明,事實上很愚蠢”。
吳站長經常對他溫馨提示,但他總是一意孤行。他在吳站長面前辯稱,自己沒有監視余則成,又說自己的理由“天衣無縫”,吳站長一針見血地指出他露餡的地方是“語氣和眼神”。李涯居然不解的問:“語氣眼神怎么了?”吳站長無奈的“嘁”了一聲,表示對他的不屑。
他監視余則成的事敗露,被余則成打了耳光,在辦公室流下了眼淚。但這并非是悔恨之意,也非反思之悟,而是委屈和不甘心。他后來對吳站長說:“我雖然在幾個案子上有過失,但我是全力以赴的”,完全忽視了他的行為造成的嚴重后果。
他對保護對象袁佩林說:“放心吧,外面的人都很得力。”結果是齊隊長一點警惕性也沒有,不緊不慢地下樓處理糾紛,袁佩林就此命喪黃泉。
他的高級內線劉閃在他的指揮下“從事”了新職業:砍甘蔗。
派出去追蹤王占金、調查余則成的三支小分隊幾乎顆粒無收。
且看他的“戰績”:誘捕左藍失敗,保護袁佩林失敗,策劃錢思明離開天津失敗。他最成功的業績是:揭露陸橋山泄密成功,誘殺盛鄉成功。但這兩人都是和他同一陣營的,從某種意義上說,他的成功只是一種失敗。
當然,他根據袁佩林提供的線索,破壞了我黨的一個交通站,抓捕了我黨的幾名同志,但這只是坐享其成而已,算不上什么本事。
結論:李涯只有小聰明,難堪大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