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個31歲的軟件測試工程師,在某社交平臺上分享了她的迷茫和焦慮,引起了250多萬打工人的圍觀瀏覽和共情,引發了熱烈的討論。
看完底下無數人的跟帖,才發現,30+ IT 人的迷茫求生指南,早已不是某個人的困境,更可能是整個行業職群的群體性職業焦慮:
- 我們該如何破局? 我和先生都在 IT 行業摸爬滾打了好些年,如今都 30 + 了,最近常常陷入深深的迷茫。
尤其看著身邊不斷涌現的新技術、新趨勢,諸如Trae等AI編程這類大模型越來越智能,再看看自己似乎有些停滯不前的職業狀態,心里難免都會五味雜陳,相信不少同行也有類似的困擾。
說實話,迷茫是正常的,焦慮也很難不焦慮。任何勸說別焦慮的,那都是硬灌雞湯,喝著也容易嗆。
但是作為35歲正在經歷中年危機的過來人,阿長哪怕身在大廠,也依然一樣的焦慮,時刻也會擔心公司說不定哪天業務就下行,整個部門裁員呢?畢竟現在車企有多么卷,想想都知道,一樣偶爾會有迷茫,身邊很多朋友和同事也會,而且我有一些無房貸車貸,存款百萬的土著朋友,也說有焦慮,人與人的幸福是不同的,人與人的焦慮也一樣,這是非常正常的;
我們得正視這種心理,但是沒必要過度放大,適度的焦慮,可以讓自己產生壓力,讓壓力產生動力,但不要焦慮2小時和8公里以外的事。
- 把關注點拉回到當下,你會發現,眼前的小確幸足以慰藉心靈,而未來自會帶著答案到來。 想多了都是問題,做多了才是答案。 當你被焦慮裹挾,與其在原地內耗,不如邁出第一步。 哪怕只是微小的行動,也能打破焦慮的枷鎖。
- 告訴自己,“沒什么大不了”。 生活偶爾會出難題,但換個角度看,一切都只是小插曲。 深呼吸,告訴自己,天大的事,睡一覺就好了。 一切都會慢慢變好。——《人民日報》夜讀欄目
接下來重點結合身邊大廠研發同事和朋友的案例,和自己的一些思考、經驗,和大家分享探討一下,30+ 人的職業之路該怎么走?
一、30 + IT 人的迷茫現狀
1、技術更新換代快
IT 行業的技術就像火箭一樣飛速發展,新技術、新框架層出不窮。前幾年還在用 Java 寫業務系統,現在微服務、云計算、人工智能又成了熱門。我們努力跟上節奏,可往往感覺剛掌握一門技術,又有新的東西冒出來,精力實在有限,很難做到全面兼顧。就像我的一位同事,之前專注于數據庫開發,結果現在大數據技術興起,他不得不重新學習Phyon、RPA、Hadoop、Spark 等相關知識,壓力巨大。
而現在AI發展更快,有了AI,寫代碼飛起。很多人一個人也能快速開發一個好用的應用,甚至有人說,AI時代,技術反而成了最低的門檻。
前幾天,阿長的朋友,受邀去上海參加了某書的個人開發者活動,里面很多產品,都是個人開發者用AI工具,一人開發的,包括網上爆火的小貓補光燈項目。
2、職業瓶頸難以突破
工作多年后,很多人會遇到職業瓶頸。在公司里,晉升的機會越來越少,競爭卻越來越激烈。想要往上走,不僅需要過硬的技術能力,還需要具備一定的管理能力和人脈資源。有多少人就是這樣,在技術方面可能是一把好手,但在管理方面卻有些欠缺,每次看到晉升名單上沒有自己,心里都很失落。
3、行業競爭壓力大
隨著 IT 行業的火爆,越來越多的人涌入這個領域。不僅有剛畢業的大學生,還有從其他行業轉行過來的。他們年輕有活力,學習能力強,工資要求相對較低,給我們這些 30 + 的 IT 人帶來了很大的競爭壓力。有時候,為了爭取一個項目或者一個職位,不得不付出比年輕人更多的努力。
二、職業發展方向探索
1、技術專家路線
如果你對技術有著濃厚的興趣和天賦,并且喜歡鉆研,那么走技術專家路線是個不錯的選擇。你可以選擇一個自己擅長的領域,深入研究,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尤其現在AI的出現,既是危機,也是機會,很多人學習得好,正在用AI,成為個人獨立開發者,成為全棧工程師。
比如,在人工智能領域,專注于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方面的研究和應用。成為技術專家后,不僅可以在公司里獲得更高的地位和待遇,還可以通過技術分享、發表論文等方式提升自己的影響力。
2、技術管理路線
如果你既具備技術能力,又有一定的管理才能,那么可以考慮走技術管理路線。從技術骨干逐漸轉型為技術團隊的管理者,帶領團隊完成項目,推動技術創新。
在這個過程中,你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學會如何激勵團隊成員、如何協調資源、如何制定項目計劃等。我的一位朋友,他從程序員做起,后來擔任了技術團隊的主管,通過合理分配任務、培養團隊成員,帶領團隊取得了很好的成績,自己也得到了晉升。
3、轉型其他領域
如果對 IT 技術感到厭倦,或者覺得在 IT 行業的發展空間有限,也可以考慮轉型到其他領域。比如,利用自己在 IT 行業積累的經驗和技能,轉型到產品管理、市場營銷等領域。在產品管理領域,你可以將自己的技術背景和對用戶需求的理解相結合,打造出更具競爭力的產品。不過,轉型需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包括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了解新行業的市場情況等。
4、趕緊開啟副業或第二職業
35+的阿長,如果想對30+的自己說一句話,那么我想一定是讓自己,早點開始副業,早點開始增加除上班、工資以外的收入渠道,早點開始做自媒體、副業搞錢增加睡后收入。
當然,現在雖然可能過了許多紅利,但是經過這一年多來的探索,阿長不僅恢復了《舒適圈外》的更新,組建了同頻的私域社群,聚焦與30+職場人同行,共同探討轉型破局之路;
也重操就業,開始接各種商業化PR稿、活動稿、各種自媒體代運營的活兒,包括接下來的#2025上海車展 ,也有多家車企的稿子;當然這些都是我直接用自己本職工作的資源,進行的變現。
同時我還有了一家自己的小工作室,并申請成為了多家頭部品牌的云代理,今年AI崛起,很多個體開發者和企業,都增加了云產品、域名、服務器等需求,雖然也可以直接在官網購買,但是通過像我們這樣的代理商,可以享受比平臺更優惠的折扣。
三、行動建議:30+打工人自救指南
所以,從某種角度來說,像開篇案例中的朋友,這么早就開始意識到了這種憂患和焦慮,其實是好事。當然一味焦慮沒有用,而行動,可以讓我們持續向前。
1、持續學習
無論選擇哪種職業發展方向,持續學習都是必不可少的。可以參加線上課程、線下培訓、技術研討會等,不斷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同時,要保持學習的熱情和好奇心,關注行業的最新動態和發展趨勢。尤其,一定要學會科學合理的使用AI工具。
2、建立人脈
人脈在職業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可以參加行業活動、加入技術社區,結識更多的同行和專家。通過與他們的交流和合作,不僅可以獲取更多的信息和資源,還可能獲得一些意想不到的機會。
3、自我反思與規劃
定期進行自我反思,了解自己的優勢和不足,明確自己的職業目標和發展方向。然后制定詳細的職業規劃,將大目標分解成小目標,并制定相應的行動計劃。在執行計劃的過程中,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和優化。
30 + 的 IT 人,甚至整個30+的職場打工人群體,雖然面臨著迷茫和壓力,但只要我們保持積極的心態,不斷學習和進步,勇于嘗試和創新,就一定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之路。希望大家都能在 IT 行業里實現自己的夢想,走向美好的未來。
畢竟,羅曼·羅蘭說過,「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就是認清了生活的真相后還依然熱愛它」。
所有30+的職場打工人們,一起加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