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還能找到其他證明材料嗎?”2018年春日午后,坐在土炕邊的年輕記者第三次重復(fù)這個問題時,郝志全布滿老年斑的手指突然停在了相框邊緣。陽光斜斜照進晉中平原的土坯房,九十歲的老人喉結(jié)滾動兩下,渾濁的眼底泛起微光:“這墻上掛著的,就是我。”
1944年榆社縣初雪那天,16歲的放牛娃郝志全攥著半塊窩頭沖進獨立營駐地。望著比自己高兩頭的哨兵,他梗著脖子喊:“我要找郝三成營長!”這個在日軍掃蕩中失去雙親的少年或許想不到,這句帶著苞米碴子味的土話,會將他的人生與那位傳奇營長永久綁定。當(dāng)郝三成撩開帳篷簾子走出來時,郝志全突然發(fā)現(xiàn),這位讓鬼子聞風(fēng)喪膽的指揮官,竟和自己一樣有著榆社人特有的寬額頭。
參軍首月,郝志全就被老兵們戲稱“三成第二”。不僅因為同姓同鄉(xiāng),更因他總在射擊訓(xùn)練后偷偷擦拭營長那把繳獲的南部式手槍。1945年4月,在拔除馬坊據(jù)點的戰(zhàn)斗中,郝志全用三顆手榴彈炸開鐵絲網(wǎng)缺口,爆破時的硝煙還未散盡,就聽見身后傳來郝三成沙啞的嗓音:“好小子,明天開始跟著我!”那個瞬間,少年摸著自己被震得生疼的耳朵,咧開嘴笑了。
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涌來的記者們,給這對搭檔留下了此生唯一的同框影像。照片里郝三成的綁腿還沾著太行山的紅土,郝志全的槍帶明顯長出一截——那是為配合記者拍照臨時換上的新裝備。多年后面對博物館工作人員時,老人仍能清晰復(fù)述當(dāng)天的每個細節(jié):“營長特意把繳獲的日軍望遠鏡掛我肩上,說這樣拍出來威風(fēng)。”相紙定格的不僅是英姿,更藏著個秘密:按下快門前,郝志全悄悄往左挪了半步,生怕自己擋著營長的身影。
解放戰(zhàn)爭的炮火很快吞噬了這份寧靜。1948年深秋,太原城外的土工作業(yè)坑道里,郝志全握著雷管的手突然被郝三成按住:“這次我?guī)ш牎!睜I長說話時,喉結(jié)上的彈片傷疤在煤油燈下泛著暗紅。那夜爆破組突進時,郝志全分明看見營長口袋里露出半截相片邊角——正是他們那張合影。當(dāng)?shù)锉ぴ诰揄懼刑鷷r,飛濺的磚石同時帶走了郝三成和那張照片。
歷史轉(zhuǎn)折處的命運往往充滿黑色幽默。1950年返鄉(xiāng)的郝志全,把軍功章和傷殘證明仔細包進藍印花布,存進縣檔案室鐵皮柜。沒人料到,二十年后某個月黑風(fēng)高的夜晚,這些承載著榮耀的紙張會在烈焰中化為灰燼。更諷刺的是,當(dāng)年存放檔案的老會計臨終前透露,起火前夜曾有神秘人物來查閱過抗戰(zhàn)時期榆社籍軍人資料。
時間來到1997年深秋,當(dāng)博物館征集組踏進郝家小院時,老人正對著相框喃喃自語。工作人員驚訝地發(fā)現(xiàn),泛黃的照片被精心裱在核桃木鏡框里,玻璃擦得锃亮。“捐了吧”,郝志全突然開口,手指摩挲著相框邊緣:“三成營長該被更多人記住。”沒人注意到,老人轉(zhuǎn)身時用袖口飛快抹了下眼角——那個動作,像極了當(dāng)年在戰(zhàn)壕里擦拭望遠鏡的警衛(wèi)員。
2014年文物展揭幕當(dāng)天,郝志全在兒孫攙扶下走進展廳。隔著玻璃柜,他看見自己的青春與營長的笑容被聚光燈籠罩。導(dǎo)覽員正激情講述:“這張照片充分展現(xiàn)了八路軍官兵平等...”老人突然笑出聲,嚇得講解員不知所措。只有家人才懂,父親是在笑導(dǎo)覽詞說錯了槍械型號——那把中正式步槍,分明是他從偽軍手里繳來的。
當(dāng)身份認證成為死胡同時,郝志全的選擇令人心酸又敬佩。縣民政局提出用DNA鑒定時,他擺擺手:“甭浪費公家錢,認得我的炮彈皮還在腰上咧。”有次孫子偷偷聯(lián)系媒體,老人知道后三天沒說話,最后敲著炕沿說:“當(dāng)年活著回來的,哪個身上沒故事?”這種近乎執(zhí)拗的沉默,恰似他當(dāng)年背著負傷的營長穿越火線時的模樣。
最后一次接受采訪時,郝志全的土炕上方仍掛著相框復(fù)印件。當(dāng)記者問及是否后悔時,老人望著窗外的老槐樹,答非所問:“開春該修枝了。”沙沙作響的樹葉聲中,仿佛還回蕩著1945年那個清晨——郝三成把望遠鏡遞給他時說:“等勝利了,咱倆再去馬坊拍張照。\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