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林斯頓大學附近的卡內基湖內,搜救人員在這里找到了23歲、普林斯頓本科在讀學生Lauren Blackburn的遺體。
這位曾經拿著獎學金考入頂級藤校的優秀學生,在失蹤一周后,帶著夢想將生命永遠定格在了這個春天。雖然學校在公開緬懷的郵件中未說明死因,但大概率又是一起因心理問題引發的自殺事件。
又是一起藤校學生因心理問題而選擇用自殺來結束生命的悲劇……不少同學聽聞這個消息在倍感唏噓的同時,也開始思考:頂尖學府的背后,到底隱藏著怎樣的壓力和心理危機?
失蹤一周的名校學生遺體被找到
又一位藤校學生失去了生命。
4月29日,普林斯頓大學官網發布訃告,緬懷2026屆學生Lauren Blackburn。家屬在訃告中提到,Blackburn生前患有雙相情感障礙。普林斯頓大學也在悼念文章中表示,若人們希望以某種方式紀念Blackburn的生命,可向國際雙相障礙基金會捐贈,這一舉措也讓公眾再次關注雙相情感障礙這一復雜的精神健康問題。
現代醫學研究普遍認為,該疾病是遺傳、生物學、心理和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遺傳與生物學基礎構成“土壤”,環境壓力與心理特質充當“催化劑”,最終通過神經內分泌和免疫系統的復雜交互導致疾病發作。
根據媒體報道,在4月19日下午左右,Lauren Blackburn最后一次出現在學校FIrestone圖書館附近,隨后便“人間蒸發”了。校方聯合警方進行了大規模搜救,直至4月25日,搜救隊員在卡內基湖內發現了他的遺體。
校方表示,Lauren Blackburn主修英語,輔修創意寫作,來自印第安納州科里登,畢業于科里登中央高中,曾獲得國家優秀學生和蓋茨獎學金。
在普林斯度就讀期間,他還是Sam Hutton Fund for the Arts基金的最新獲得者。
《普林斯頓日報》指出,Lauren Blackburn的死亡是該校自2021年以來第六起本科生死亡事件,此前五起死亡事件均被裁定為自殺。雖然校方和媒體并未公布Lauren Blackburn的死因,但大家猜測大概率也與心理壓力問題有關。
這不僅僅是普林斯頓大學一所名校的問題,其他名校也出現過不止一次類似事件。
頂尖大學背后隱藏著巨大壓力
在頂尖大學里上學,光鮮背后常常藏著巨大的壓力。
全美范圍內,18-25歲人群是心理疾病高發的年齡段,大學生尤其是壓力、孤獨感和焦慮癥的高風險群體。
據統計,在過去的十多年中,耶魯大學已有超過20位學生自殺。2015年,耶魯2017屆、20歲的中國留學生Luchang Wang離世,就疑似自殺。
在自殺之前,Luchang Wang在Facebook上發了一條令人不安的帖子,隨后便失去蹤跡,她的朋友、同學和家人立刻開始尋找她。西利曼學院院長Judith Krauss在得知此事后,還專門向西利曼社區發送郵件,要求知道關于她信息的所有學生都直接與學院聯系。
然而沒過多久,警方在加州發現了Luchang Wang的遺體。警方表示,沒有任何跡象表明她的死亡和意外事故或謀殺相關,推測為自殺。
這些自殺事件都暴露出了藤校和其他美國大學學生們日常所面臨的巨大的心理壓力,雖然每所大學均設有心理咨詢中心和心理咨詢熱線,但依舊不能緩解和解決這些學生的心理問題。
那么,藤校這些學生為何會有如此大的心理壓力?
其實,就是名校和學霸背負著太多的壓力。
大家在選擇留學的院校時候,除了考慮排名和學術實力,美國大學的壓力指數其實也應該是需要考慮的因素。尤其在一些學術課程比較嚴格、學霸密集的大學,連睡覺都可能是奢侈品。
那么,哪些美國大學的學生們壓力尤其巨大呢?
The Daily Beast網站曾根據U.S. News及美國大學健康協會發布的數據,考慮大學課業嚴苛程度、就讀成本、錄取率、含“工程”率、校園犯罪率等一系列校園里最可能產生壓力的因素,發布了50所壓力最大的美國大學。
這個榜單中,像斯坦福、哥大、麻省理、賓大、哈佛這些“金字塔尖”的頂尖大學,更是牢牢占據壓力最大前5名。另外像卡梅、康奈爾大學、杜克大學、芝加哥大學、UIUC、密歇根大學、紐約大學等都在榜單前面。
可以說幾乎我們能叫上名字的美國大學,學業壓力都不小,甚至越是精英大學,學業壓力越大。
這些“學術高壓鍋”,個個都絕非浪得虛名。
到底有哪些壓力?
正是由于大家都在關注這些學霸,才讓他們背負著超出自己能力的壓力。
首先,是來自自身優秀背后的枷鎖。大家都很向往藤校光環,但頂著這一光環時,需要面對來自社會各界的壓力。
比如,學術內卷。能申請到藤校的同學,大多也都是學霸,在這樣一群人當中,如果不持續高強度學習,很容易跟不上節奏。久而久之,很多人都會被迫內卷,甚至部分同學還會強迫自己不斷學習,導致長期睡眠不足。
但即便如此,很多人還是無法跟上別人的步伐。長期如此就會懷疑自己,心里出現問題。
再比如,還有來自家庭的期待。
一些同學家庭情況普通,拼盡全力才進了名校留學。但面對家里的高期待,自己往往會背負著愧疚感。一旦自己的成績不達預期,往往會影響到自己的狀態,覺得對不起家人,長期這種壓抑的狀態會導致心理疾病。
當然,還有文化割裂的原因。
這一點對很多學生來說并不陌生,課堂上的文化梗聽不懂,小組作業中被忽視,節假日的孤獨感...這些問題的長期擠壓,都會導致心理問題。
出現這種情況,往往是來自多方面壓力的結果。除了學生自己調節之外,家里人也要給予足夠的關懷。心理健康問題不是軟弱的表現,逃避與沉默只會讓黑夜更漫長。無論你正在經歷焦慮、抑郁或雙相情感障礙,請不要獨自面對,及時向心理咨詢師傾訴、向校醫尋求藥物幫助、向朋友和父母敞開心扉,讓類似的悲劇不再發生……
對于家長來說,一味地讓孩子沖刺與能力不符的名校,很可能引發心理問題。
美國大學數量多,類型更多。有的在繁華的大城市,有的在偏僻的“村里”;有的比較Social,還有的比較嚴肅和學術……在與自己氣質不符的大學讀書生活,哪怕是名校,也實在算不上一件快樂的事。
因此,大家選校時候,除了衡量自身的學術能力,還要多關注匹配度,千萬不要為了名校光環,選擇超出自身能力范圍太多的大學。
對于學校來說,一個真正負責任的大學心理健康體系,應該超越危機干預,建立起日常支持、去污名化、及時響應與長效治療并重的綜合體系。在普林斯頓大學以及所有高等教育機構中,Lauren的故事都不應只是一次悲傷的記憶,而應該成為催促改變的警鐘。
這些名校學生自殺的悲劇,不應當僅僅是一個悲傷的新聞,更應該成為一面鏡子,讓大家了解到留學生們共同的心理困境。
藤校的光環應當是學生探索未來和世界的鑰匙,而不應當成為枷鎖和困境。希望每一個在海外留學的同學都可以記住,沒有必要去追逐成為別人眼中的那個“滿分答案”,好好做自己,健康成長和生活,本身就是最值得贊揚的一件事。
來源:留學字典
如果你興趣參與支持鄉村教育,
或者對鄉村教育發展狀況好奇,
但不知該如何了解和入手。
如果你曾夢想
有一天能站在兒時向往的講臺,
去收獲一群山村熊孩子的愛,
但苦于找不到適合自己的方式或途徑,
或者是對自己的能力還沒有信心,
或者……
現在機會來了,
鄉村教育(支教、助學)通識教育成長營
在這里為你助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