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之內,西湖大學會超越清北。”2018年,當一位從美國普林斯頓回國的生物學家說出這樣一句話之時,幾乎所有人都認為他在信口開河。如今已經7年過去了,西湖大學怎樣了呢?
這個在大眾面前曾放出豪言壯語的人,正是西湖大學的校長:施一公。
他本人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學霸,1985年保送清華,1989年提前畢業后,在1995年獲得了霍普金斯大學的博士學位。
工作期間,先在普林斯頓工作了十年之久,35歲就晉升為了普林斯頓的終身教授,成為了普林斯頓建校以來最年輕的教授,不過在此后他還是毅然選擇回國擔任了清華大學的副校長。
相信在看過西湖大學校長的優秀簡歷后,可能很多人覺得施一公此話也并非是空穴來風,畢竟他的學習經歷與教學經歷是真實存在的。
2015年,有著比較開闊眼界的施一公發現在國內的民辦大學之中,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缺少一個教學質量優秀,且知名的民辦大學。
于是,施一公就聯合陳十一、饒毅等7位科學家共同提出了《創新性民辦研究型大學》的提議,之后這個提議受到了社會上下的強烈關注,所以施一公也開始用自己全部的精力去籌建西湖大學。
建大學其實最難的還要數前期的籌資,因為是民辦大學,那么肯定就不能非常簡單的獲得政府的撥款,所以學校主要的籌資基本來自民間的力量。
最終,施一公等人的才華也吸引到了來自馬云、馬化騰、王健林等一批大佬的投資,短短幾個月就籌資200億。
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施一公將建學的理念樹立為“小而精”,重質而不重量。
從2021年西湖大學開始向全國招生,目在校本科生只有2000人,研究生則不到3000人,單按學生的數量來說,只有清華的十分之一。
但是要按培養模式上來說,西湖大學時非常厲害的,剛進校的本科生就開始從實驗室開始,并且每一位學生都配備一位學術倒是和產業導師,還有一位生活導師。
所以科研產出是這所大學最硬核的實力,2023年西湖大學在三大頂級期刊《自然》、《科學》、《細胞》的發文量都超過了武漢大學以及南京大學等名校,位列全國第九,且論文的影響力直逼清北。
當然,這也說明一個問題,當年施一公的豪言壯語并沒有完全完成,但是可以看到的是,西湖大學已經創造了另一種可能。
比如其錄取線逐年派生,2023年浙江省的錄取分數達到了670分,顯然剛招生不久的西湖大學就已經成為了國內頂尖大學的存在。
不過,西湖大學的專業并不多,比較頂尖的學科位生命科學以及物理學等理科,也更適合對這些學科有濃厚興趣的學生去學習。
當然,不少人還是覺得當年西湖大學五年超清北的話語未免有點過于狂妄了,但拉長時間線來看,其實未必不可能。
因為清北大學經過了百年的發展,如今的西湖大學不過才7年時間,所以未來究竟如何,我們非常期待!
參考資料:
京津報: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和未來引領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