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大寧路街道“靜鄰”就業服務站推出“光合+”職業成長躍遷計劃,該計劃將“培訓、就業、創業”三位一體有機融合,構建“興趣啟蒙—職業體驗—創業賦能—成果轉化”四階段職業成長服務體系。近日,作為“光合+”職業成長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場編繩興趣培訓課程在街道就業服務站舉辦。
此次活動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為載體,聯合“睿行公益”社會組織的“特別匠人”項目,探索“傳統技藝”與“現代模式”相結合的靈活就業新路徑,為全職媽媽、殘障人士、低收入群體等重點就業群體開辟一條居家靈活就業的新藍圖。
活動邀請到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黃老師向居民傳授蛇結編繩技巧,通過多變的技法、串珠的搭配,將傳統非遺編織技藝與現代文創設計理念相結合,引導參與者獨立完成了手鏈、掛墜、車飾等飾品制作。
同時,老師現場還分享了靈活就業增收的完整閉環,以“輕量化”特性破解就業門檻,通過編織技能速成培訓,快速進入“低成本試錯、漸進式創收”的良性循環;以“數字化”手段拓寬市場半徑,依托直播展示編繩過程吸引個性化定制訂單;以“融合化”策略提升附加值,將非遺技藝與現代設計、文化IP結合,推動產品從“手工藝品”升級為“文化商品”。
如今,靈活就業已成為吸納就業的重要渠道,但技能缺失、資源分散、保障不足等問題仍是阻礙居民尤其是就業困難群體實現高質量靈活就業的“三座大山”。大寧路街道“15分鐘就業服務圈”直面痛點,以“興趣培育—資源整合—政策托底”為邏輯主線,構建起一套系統化解決方案,為靈活就業注入可持續動能。
技能供給的階梯化培訓
圍繞包括直播運營、非遺編繩等設計出一套從興趣培育到技能深化的課程體系,以零門檻的體驗式課程激活居民就業潛能;開發模塊化技能培訓課程,實現“技能深化+商業賦能”同步進階;提供“創業支持包”,由創業導師輔導完成商業計劃書撰寫、產品定價策略制定,并協助對接創業孵化資源。幫助居民實現從“零基礎”到“可創收”的跨越,形成“興趣變現”的良性循環。
資源鏈接的多元化打通
為破解靈活就業資源碎片化困局,創新打造“線上+線下”雙網融合的資源流通生態。線上依托“大寧易辦”數智平臺,發布零工崗位、預約共享辦公空間、匹配技能提升等。線下依托商圈、園區、居委打造“靈活就業主題市集”,在慈善超市設置非遺展位展銷手工藝品,解決靈活就業者“有產品無渠道”的難題。
政策護航的全方位保障
聚焦靈活就業者社保缺失、維權困難等痛點,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協助居民申請辦理“靈活就業社保補貼”;聯合專業律師開設法律講堂普及勞務合同與知識產權維權知識,降低靈活就業的隱性風險,提前介入化解潛在風險,讓靈活就業“輕裝上陣”。
此次非遺編繩體驗營不僅是一場技能培訓,更是一次靈活就業模式創新的生動實踐,大寧路街道將以“光合+”職業成長躍遷計劃為支點,持續點亮“小而美” 的就業新可能,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社區活力。
記者:彭旭卉
編輯:路景斕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靜安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