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沖突打了三年,火藥味還沒散,普京突然拋出個大招:直接跟澤連斯基談,不設任何條件,澤連斯基先是喊著“先停火”,可沒兩天就點頭,拍板周四飛土耳其跟普京面對面掰扯,背后,英法德波烏五國嚷著要停火30天,美國和歐盟卻吵得不可開交。
這場談判,像是和平的曙光,又透著大國博弈的算計,普京抓著北約內訌的空子,澤連斯基孤身赴會,能談出啥?還是說,紅軍城的炮火已經在路上?這場土耳其會面,到底是沖突的轉折,還是又一場僵局的開端?
文案|編輯:清
俄烏沖突拖到第三年,國際社會對停火的呼聲越來越高,英法德波烏五國前不久聯手發聲,要求俄羅斯同意為期30天的停火。這份聲明表面是沖著俄羅斯去的,但細看卻藏著更深的算盤,聲明特意拉上美國做背書,實際上是在給特朗普政府施壓。
特朗普上臺后,美國對俄烏沖突的態度明顯轉向,傾向推動停火,甚至在某些問題上更偏向俄羅斯,這讓一直力挺烏克蘭的歐盟坐不住了,歐盟擔心美國一旦和俄羅斯達成某種默契,烏克蘭的處境會更艱難,歐洲的地緣政治利益也會受損。
五國聯合發聲的背后,折射出北約內部的裂痕,過去,北約在對俄問題上基本保持一致,但現在美國和歐盟的步調明顯不齊。特朗普政府希望通過促成停火,換取俄羅斯在其他地緣政治議題上的讓步,比如能源合作或中東問題。歐盟則更看重維持對烏克蘭的控制力,防止俄羅斯在歐洲進一步擴張影響力,這場停火倡議與其說是對俄羅斯的壓力,不如說是歐盟對美國政策轉向的應對。
俄羅斯自然看透了這一層,普京直接提出與烏克蘭無條件談判,擺明了是要把美國和歐盟踢出談判桌,土耳其作為中立國,成為談判的地點,既能讓俄羅斯和烏克蘭都接受,也能避免美歐直接插手,普京的這一招,抓住了北約內訌的空隙,試圖把談判變成俄烏之間的直接博弈。
對俄羅斯來說,談判既是試探烏克蘭底線的機會,也是鞏固戰場優勢的手段,過去三年,俄軍在烏東地區穩步推進,控制了多個戰略要點。眼下,俄軍正在紅軍城周邊集結,清理外圍據點,為可能的大規模戰役做準備,普京選擇在這個節點拋出談判提議,顯然不是心血來潮。
談判能讓俄羅斯在國際舞臺上占據道德高地,普京此前在復活節和勝利日主動宣布停火,雖然烏克蘭仍有小規模無人機行動,但總體上沒有大規模反攻,這讓俄羅斯在輿論上顯得更“克制”,也讓烏克蘭的強硬姿態顯得有些被動,普京的提議進一步強化了這一形象:俄羅斯愿意談,而烏克蘭如果拒絕,就得承擔破壞和平的責任。
談判是俄羅斯分化美歐的工具,特朗普政府的立場和歐盟的強硬態度并不一致,通過直接與烏克蘭談判,俄羅斯可以繞過北約的協調機制,把美國和歐盟的矛盾擺上臺面。如果談判成功,俄羅斯能鎖定部分戰場成果;如果失敗,俄羅斯也能把責任推給烏克蘭,為接下來的軍事行動找借口。
最后,談判還能為俄軍爭取時間,紅軍城戰役的準備需要后勤保障和部隊調動,談判期間的相對平靜正好給俄軍提供了喘息和調整的機會,即便烏克蘭在談判中態度強硬,俄羅斯也不會損失什么,反而能借機摸清烏克蘭的底線。
烏克蘭這邊,澤連斯基同意赴土耳其談判,更多是迫于內外壓力的無奈之舉,戰場上,烏軍精銳部隊在三年沖突中損失慘重,現在的主力多是突擊團和無人機團,作戰能力大不如前。經濟上,烏克蘭進入戰時模式,資源高度集中于軍工,民生領域捉襟見肘,國際援助雖然還在持續,但歐盟的資金和美國的軍援都開始出現疲態。
澤連斯基最初提出“先停火后談判”,更多是給國際社會一個交代,也是在試探俄羅斯的誠意,但沒過幾天,烏克蘭就改口表示即使沒有停火也會參加談判。這反映出烏克蘭的底氣不足,澤連斯基很清楚,拒絕談判不僅會讓烏克蘭失去國際支持,還可能讓俄羅斯找到借口升級軍事行動。
從戰略上看,烏克蘭希望通過談判爭取喘息空間,即便談不出實質成果,談判本身也能讓烏軍得到短暫的休整機會,同時為爭取更多國際援助爭取時間,歐盟的堅定支持是烏克蘭的最大底牌,但面對特朗普政府的曖昧態度,澤連斯基必須在談判中盡量爭取主動,避免被俄羅斯牽著鼻子走。
烏克蘭的另一個考量是國內局勢,戰時狀態讓澤連斯基的權力高度集中,但也讓國內經濟和社會問題日益嚴重,談判如果能帶來哪怕短暫的停火,也能緩解國內壓力,為后續的軍事和經濟調整爭取空間。
這場土耳其談判,短期內很難談出實質性成果,俄羅斯和烏克蘭都沒有徹底結束沖突的打算,談判更多是雙方在戰場僵局和外部壓力下的權宜之計。對俄羅斯來說,談判是試探烏克蘭底線、爭取戰略主動的工具;對烏克蘭來說,談判是爭取時間和國際支持的手段。
烏克蘭希望通過談判拖延時間,為重組軍力和爭取援助爭取機會,但隨著俄軍在紅軍城的集結,烏克蘭的談判空間正在被壓縮,澤連斯基必須在土耳其謹慎應對,既要避免激怒俄羅斯,也要盡量爭取國際社會的同情。
無論談判結果如何,俄烏沖突的長期影響已經開始顯現,經濟上,俄烏都進入了戰時模式,資源高度集中于軍工,如果沖突結束,烏克蘭因經濟體量較小,轉型可能更靈活,俄羅斯則因軍工占比過高,戰后經濟轉軌的壓力更大。
社會層面,俄羅斯的既得利益集團在戰時獲得了更多資源和權力,結束沖突可能動搖他們的地位。退伍軍人的安置問題也是俄羅斯的潛在風險,烏克蘭的軍隊結構在沖突中已經調整,戰后重建的彈性可能更大,但如何平衡軍民資源分配,仍然是個挑戰。
國際格局上,北約的分裂可能因談判結果進一步加劇,如果俄羅斯通過談判鞏固了戰場成果,歐盟的影響力會進一步下降,如果烏克蘭爭取到更多支持,美國的斡旋作用可能會增強,這場談判不僅是俄烏之間的博弈,也是大國地緣政治格局的重塑。
參考資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