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時過境遷,趙隆認為如今的烏克蘭已經難以接受三年前的“開價”。
“下周四,也就是15日,在伊斯坦布爾。”據央視新聞報道,俄羅斯總統普京在11日凌晨電視講話中提議恢復俄烏直接談判。
對于為何選擇重回三年前的談判地土耳其伊斯坦布爾,普京說:“談判曾在那里舉行,也曾在那里中斷。”他所指的是2022年被時任英國首相約翰遜“攪黃”的俄烏談判。
時隔三年重回伊斯坦布爾,俄烏距離結束這場長達三年的沖突還有多遠?
先談判還是先停火
“我們決心與烏克蘭進行認真的談判。”普京在電視講話中表示,“消除沖突根源并建立長久和平”是重啟直接談判的目標,“不排除在談判期間達成某種新的停火協議的可能性”。但他同時強調不應為談判設置“任何先決條件”,顯然針對幾小時前烏克蘭與歐洲的“喊話”。
澤連斯基和普京。圖源:GJ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10日在基輔會見英國、法國、德國和波蘭領導人,會后他們“喊話”俄羅斯,要求從12日起實施為期30天、不設先決條件的停火,否則俄羅斯可能面臨“大規模制裁”。他們稱,在與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通話中,“要么停火要么制裁”的方案得到了美國支持。
對于歐洲的“喊話”,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表示,俄羅斯“抵制任何形式的施壓”,普京“總體上”支持停火,但“仍有很多問題”需要解答。
而對于普京的提議,澤連斯基表示歡迎,但依舊希望俄同意12日開始“持久”停火,他15日將在土耳其“等候”普京前往會談。
背后暗含潛在條件
值得注意的是,在推動停火的外交努力陷入僵局后,美國特朗普政府轉變策略,呼吁俄烏“直接對話”。3月以來俄烏已進行了兩輪臨時停火,但均出現互相指責對方未遵守停火提議的情況。
對此,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國際戰略與安全研究所副所長趙隆表示,無論實際停火效果如何,俄烏都展示出了一些積極姿態,但雙方“不設先決條件”的背后,其實都暗含著潛在條件。
俄羅斯希望邊打邊談,根據談判情況決定如何實現停火。“畢竟,俄羅斯還是擔心烏克蘭利用停火接受援助,重新部署鞏固防線,也擔心疲勞感導致前線俄軍在停火后難以找回狀態,恢復進攻態勢。”趙隆認為。
烏克蘭的潛在條件是先停火再談判,以緩解前線壓力,為英法德組建的援烏“志愿聯盟”留足時間,避免戰場上的劣勢影響談判。
難接受三年前“開價”
趙隆指出,即便俄烏重新回到談判桌前,距離實現永久停火依然有很長一段距離。
俄羅斯提議重回伊斯坦布爾談判,實際是想回到2022年3月在伊斯坦布爾草擬的“烏克蘭永久中立和安全保障條約”。“這表明俄羅斯當下最在意的,并非一紙烏克蘭不加入北約的承諾,而是確保烏克蘭中立不結盟地位,限制烏軍規模以及外國軍隊和武器的部署,從而瓦解烏克蘭再次對俄羅斯構成威脅的能力。”
當地時間2022年3月29日,俄烏談判代表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談判。圖源
只是時過境遷,趙隆認為如今的烏克蘭已經難以接受三年前的“開價”。“如果要按照當前俄烏接觸線實現停火,烏克蘭的前提是要獲得來自歐洲的安全保障,包括部署歐洲國家常駐部隊、強化本國國防能力等,這顯然與俄羅斯的期待相去甚遠。”
在雙方分歧明顯的情況下,美國或許會繼續通過“大棒加胡蘿卜”使俄烏恢復接觸。趙隆表示,階段性的停火和雙方的直接接觸有可能在近期實現,“如果俄烏直接談判能夠重啟,可能會逐漸形成俄美為一方、烏歐為另一方的對立局面”。
但需要看到的是,急于拿到“成績單”從俄烏沖突中脫身的特朗普政府更在意的是能否快速停火,這與俄羅斯、烏克蘭以及歐洲的訴求并不一致。更何況,“只談停火,淡化和回避雙向安全保障、領土爭議、烏克蘭重建、俄羅斯資產處理等復雜問題,很可能導致談判陷入新的僵局”,趙隆表示。
出品 深海區工作室
撰稿 齊旭
編輯 深海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