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樓市政策的風向明顯變了。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把“穩住樓市”寫進總體要求,緊接著一系列大招接連落地。
這四個大動作,每個都直指市場痛點,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先看需求端的大招。
深圳公積金貸款額度這次真的“放大招”了,家庭最高能貸110萬元,疊加首套、多孩、保障房等優惠后,最高可貸231萬元。
這相當于把剛需和改善型需求的購房門檻直接砍半。數據顯示,個人住房貸款加權平均利率已經降到3.1%,和公積金利率差距越來越小。
杭州更直接,全面取消限購,商業貸款首付最低1.5成,公積金貸款額度提到130萬元。
鄭州也跟上,首套房商貸利率3%,公積金貸款額度提至130萬元,還對人才發放最高300萬元的購房補貼。
這些政策一出來,市場馬上有反應。2025年一季度,核心30城一二手成交總量同比漲17%,深圳、上海等一線城市新房價格連續5個月環比上漲。
再看化解庫存的新招。廣東、四川等地用專項債收儲閑置土地,廣東一出手就是307億元,收儲2900萬平方米土地。
更絕的是收購存量房當保障房,超80個城市試點,2025年預計消化1億平方米庫存,去化周期從18個月降到12個月。鄭州計劃全年收購1萬套存量房,國有平臺公司和市場化各占一半。
這種操作一箭雙雕,既消化了庫存,又增加了保障房供給。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7.5億平方米,住宅待售面積增長16.2%,現在通過收儲,庫存壓力明顯緩解。
防風險的組合拳也很實在。
一方面,4.4萬億元專項債重點支持保交房,“白名單”項目已經拿到超6萬億元貸款,保障1500萬套住房建設。另一方面,房企債務壓力在減輕。
TOP50房企2024年總負債減少1.7萬億元,碧桂園、萬科等頭部企業降債超千億。不過,還有4家房企資產負債率超過100%,風險化解還在路上。
值得注意的是,現房銷售試點擴大到50個城市,2024年現房銷售占比已達26.5%,未來買房爛尾的風險會越來越小。
最后是住房品質的革命。5月1日實施的《住宅項目規范》,把層高提到3米,4層以上必須裝電梯,隔音標準從75分貝收緊到65分貝。
深圳加裝電梯每臺補貼15萬,衛生間預留扶手,單元入口無障礙化,都是為了適應老齡化需求。
這可不是小事,2025年全國70%新建住宅都按新規范來,核心區租金回報率漲到4.5%。再加上城中村改造擴圍到300個城市,2000年前老舊小區全面改造,3900萬戶家庭迎來置換機會。
天津13個城中村項目已開工,預計全年投資73.96億元,這種改造不僅改善居住,還能拉動建材、家居消費,形成萬億級市場。
這四個動作環環相扣:降利率、提額度刺激需求,收土地、購現房化解庫存,保交付、降負債防范風險,提品質、搞更新推動轉型。
從數據看,政策效果已經顯現。2025年一季度,二手房轉移登記漲34.7%,帶押過戶激增163%,房貸利率預計再降0.2%,首付低至15%。
但也要看到,三四線城市庫存壓力還大,去化周期18個月,房價可能再跌3%-8%。
所以,購房者要把握好政策窗口期,核心城市房產有拆遷和品質升級支撐,增值潛力在10%-15%,而三四線可能需要及時止損。
樓市這場大反攻,本質是從“保交樓”到“住好房”的升級。當政策鐵拳砸開冰封的需求,當萬億資金激活沉睡的資產,2025年或許真的是近五年最佳買房時機。
畢竟,房貸利率歷史低位、房企以價換量、政策紅利疊加,這樣的機會可遇不可求。但記住,買房還是要看地段、看品質,跟風炒作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作者聲明:內容由AI生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