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青年報
我們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廚師、外賣員、護工、月嫂等從業人員,每年都至少要進行一次相關傳染病的篩查,并辦理健康證,才可以上崗工作。但在一些地方,辦理健康證的體檢過程中,存在種種違規情況,規章制度形同虛設。央視財經記者在調查中發現,有部分醫院存在違規行為,一些勞務中介還可以為餐飲從業者提供“代檢”服務。
我國食品安全法明確規定,從事接觸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食品生產經營人員應當每年進行健康檢查,取得健康證明后方可上崗工作。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也明文要求,公共場所直接為顧客服務的人員,持有“健康合格證”方能從事本職工作。但一些相關行業從業人員卻選擇購買假健康證蒙混過關。一些醫療機構工作人員也涉嫌違規辦理健康證,健康證給錢就辦,甚至成了“真的假證”。也有醫療機構辦理健康證的檢驗過程松散隨意,甚至漏檢都能辦下健康證。
一方面,一些從業人員因自身有某種疾病,辦不了健康證,從而選擇偽造健康證明。另一方面,也有一些從業人員是貪圖便宜和省事,選擇偽造健康證明。在食品安全法規日臻完善的今天,健康證本應是守護公眾舌尖安全的防火墻,但在某些醫院、體檢中心和勞務中介等相關機構,健康證辦理卻成了54分鐘速成、相互替檢、假證掃碼認證等的“造假流水線”。
健康證辦理亂象,成了危害食品安全的一大隱患,放大了公共衛生安全風險。健康證辦理亂象也反證相關行業不“健康”。保障食品安全,要先好好治治辦理健康證的“造假病”。
健康證不能成了“給錢就辦”的灰色生意。要遏制健康證辦理亂象,需要相關部門嚴把健康證的“健康關”。如加強對醫療機構的監管力度,對違規辦理健康證的相關機構與人員,要依法依規追責問責,加大懲治力度,規范醫療機構辦理健康證行為。另外,還要加強對平臺的監管力度,加大對使用假健康證商家、從業人員的懲治力度,斬斷制售假健康證的黑色產業鏈。
要堵住辦理假健康證的漏洞,也要為從業人員合規辦理健康證大開“方便之門”。有必要對健康證進行統一規范管理,錄入統一的信息平臺,方便相關部門、消費者查驗監督,讓假健康證難以“以假亂真”。從相關部門、醫療機構、平臺、商家到從業人員,都要守土有責,擰緊責任鏈條,不留漏洞。還要提高辦理健康證的效率并降低相應成本,為從業人員辦證提供更多方便。
健康證辦理要走出造假泥潭,不能再任由問題健康證“滿天飛”,再容問題健康證“背刺”食品安全,對泛濫的問題健康證要動真碰硬,對問題健康證“頑疾”要強力治理。唯有讓問題健康證無處遁形,讓需要辦理健康證的相關產業亮出令人放心的健康證明,食品安全、公眾健康和生命安全才能得到更好保障。(戴先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