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遞進式氣象服務筑牢防災減災屏障
今年的5月12日是第17個全國防災減災日,主題為“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排查身邊災害隱患”。氣象作為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近年來,各級氣象部門通過遞進式氣象服務,構建起“風險預判—精準預警—靶向推送—聯動響應”的全鏈條防災減災體系,為守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遞進,代表著防災減災不同階段,有著不同的防范應對節奏。”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司長王亞偉介紹,按照氣象災害發生演進及其防范應對進程順序,遞進式氣象服務一般分為“趨勢提示、災害提醒、預警發布”三個層級。
結合我國氣候類型多樣的實際,不同地區、不同行業在不同時段面臨的自然災害風險“共通性”不強。因地制宜開展遞進式氣象服務,才能與地方防災減災救災“節奏”高度契合。
2024年,中國氣象局印發《遞進式氣象服務導則(試行)》,指導各級氣象部門科學高效開展相關工作,鼓勵因地制宜探索適合本地區實際的遞進式氣象服務模式。
王亞偉表示,遞進式氣象服務基于無縫隙預報、精細化預警以及高密度實況等產品而開展。目前,氣象部門已建成陸海空天一體化綜合氣象觀測系統,綜合觀測實力達國際先進水平。強對流天氣預警時間提前量達43分鐘,臺風24小時平均路徑預報誤差縮小到62公里,全球天氣預報水平分辨率精細至12.5公里,可提前8.1天準確預報北半球主要天氣形勢,智能數字預報系統中國區域產品精細到1公里、逐小時。
“從精密監測的‘智慧大腦’到深入基層的‘神經末梢’,當前,遞進式氣象服務正以科技之力重構防災減災新格局。高級別氣象災害預警‘叫應’機制和流程逐步健全,2024年累計‘叫應’各級黨政領導、防汛等主要應急責任人34萬人次,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愈發堅固。”王亞偉說。
(科技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