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三十二年(1553)二月,凜冽北風撕扯著北京城頭的黃幡。
刑部大牢深處,楊繼盛坐在稻草堆里,右手顫抖著展開一張泛黃的紙箋——那是他三年前寫給嘉靖皇帝的《請誅賊臣疏》。
其奏疏開篇即直指要害:"方今在外,俺答歲掠;在內,嚴嵩日奸。"
墨跡已暈染成褐色斑塊,唯獨"嚴嵩奸賊"四字,仍如刀刻般清晰。
于楊繼盛而言,為天下,為朝廷,為百姓,若死,也無妨。
三年前那個雪夜,兵部員外郎楊繼盛在書房枯坐五更。
他想起半年前因彈劾仇鸞誤國,被貶謫狄道的往事。
那時的仇鸞尚是權傾朝野的大將軍,如今卻因勾結俺答被嘉靖帝處死。
油燈下,楊繼盛蘸墨寫下"必殺嚴嵩"四字,筆鋒如鐵鉤劃破宣紙。
據《萬歷野獲編》記載,楊繼盛上疏前,特地在西山碧云寺齋戒七日,每日以冷水沐面保持清醒。
奏疏謄寫時,硯臺三次被掌擊碎裂,終以鎮紙壓住顫動的手腕完成絕筆。
1553年,楊繼盛上書《請誅賊臣疏》彈劾嚴嵩,歷數其“五奸十大罪”。
朱厚熜聽信讒言后,將楊繼盛下詔獄。
或許,在他提筆的一剎那,他就知道自己即將面臨的危險了。因此,當錦衣衛闖入家門時,楊夫人張氏正在為丈夫縫制囚衣。
她默默將一包砒霜塞入楊繼盛袖中,卻在對方轉身時哽咽道:"老爺,這藥……留給孩子吧。"
楊繼盛將藥瓶投入炭盆,火星濺起的瞬間,他望向墻上懸掛的《正氣歌》長嘆:"大丈夫死則死耳,何懼之有?"
入獄后,嚴嵩本想速度將他處死,奈何楊繼盛一身正氣,被眾人相助,尤其是在陸炳的保護下,讓楊繼盛又在獄中多活了三年。
然而,這三年的日子,也十分凄慘。若不是得到獄內外諸多人相助,他早就命喪獄中。
當時,嚴嵩親信、刑部侍郎王學益精心設計了"三步絕殺":先以烙鐵炙烤雙膝,再用鹽水澆灌傷口,最后命獄卒用鐵錘敲碎髕骨。
《明實錄》載:"繼盛受杖后,兩腿血肉模糊,脛骨盡露。御醫診斷:'若非壯年體健,三日必亡。'"
楊繼盛每次昏厥都被冷水潑醒,但他依然無懼,反而在行刑間隙向獄友口述《年譜》,將生平事跡編纂成冊。
獄卒后來在供詞中描述:"楊公入獄三日,終日誦讀《周易》。某夜見其以碎碗片刮腐肉,血染囚衣如赤練,竟吟哦'粉骨碎身渾不怕'。"
據《萬歷野獲編》記載,楊繼盛每日寅時起身,以冷水澆頭保持清醒。獄卒發現,他總在月圓之夜用鐵片割破掌心,將血滴入硯臺研墨,寫下的字跡洇出詭異的暗紅。
1555年,張經等人的論罪奏疏被嚴嵩遞給了世宗,然而,嚴嵩趁機還將楊繼盛的名字附在了其中,世宗在閱奏時并未注意,便草草同意處刑。
就這樣,楊繼盛等來了他的最終時刻。
某夜暴雨傾盆,他聽見牢門外王學益的冷笑:"嚴大人許你全尸。"
楊繼盛忽然放聲大笑,毫無畏懼。
嘉靖三十四年(1555)十月初一,西市刑場的草席沾滿霜露,刑場人頭攢動。
楊繼盛望著人群里轉瞬即逝的青衫身影,知道那是同科進士王世貞。
這位后七子領袖跪在詔獄外,在楊繼盛行刑前,捧著用《鳴鳳記》稿費換來的斷頭飯:"椒山兄,這出戲我寫到第七折就寫不下去了。"
楊繼盛當時嚼著冷硬的炊餅,喉頭發出砂紙摩擦般的笑聲:"或許這張臉,與《鳴鳳記》里燈影下修本的孤臣,也有七分相似吧?你且看后面這出,可比戲文更熱鬧。"
楊繼盛昂首立于鍘刀前,只見王世貞單膝跪地,仿佛在告訴他:椒山兄,拙作已付梓,您的事跡自當流傳千古。
楊繼盛仰天長笑,笑聲未落,刀光已落。
或許在獄中的楊繼盛也曾隱約看到,七年前那個春夜——新科進士們頭戴烏紗,腰懸銀魚袋,在翰林院吟風弄月。
彼時的他尚不知,那襲緋色官袍浸透的不僅是墨香,還有后來他要用十年陽壽換取的孤勇。
《明史·楊繼盛傳》載:"繼盛草疏,列嵩十大罪五奸,皆核實事。"
《請誅賊臣疏》原件藏于《天一閣》秘檔,清雍正朝方公之于世。
正如他在絕筆中所言:"浩氣還太虛,丹心照千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