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網絡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請悉知。
趙孝成王那年,明知道上黨這地方不好接,可還是一口吃了下去。
沒人勸得動他。
到底是眼前這塊地太誘人,還是他身邊有人動了手腳,沒人說得清。
但后面幾年的事,步步都走得不順,從上黨開始,到長平,全線崩盤。
事起得不突然。
秦國早早就在做局了。
韓國那邊被打得沒了脾氣,魏國也開始站在秦國一邊。
秦軍南打楚,東壓齊,最后就盯上了趙國。
趙武靈王的時候,趙國還算硬氣,胡服騎射那一出,騎兵打遍北方沒對手。
可他退位后,趙國的路就有點走偏了。
秦國先是一步步打通上黨以南的路,把韓國的門戶連根拔掉。
韓國守不住了,馮亭干脆把上黨這塊地“送”給趙國。
說是送,其實是引。
馮亭這人身份復雜,后頭他的子孫個個在秦國高官重職,不像是忠于趙國的人。
趙孝成王那時候剛接手國家,局勢已經很難看了。
他一看,17座城,正好堵住秦軍西進的路,覺得是個機會。
平陽君勸他別接,說這地方難守,地勢斷糧,山路難走,一旦打起來不利。
可趙王沒聽,他覺得這是天上掉下來的地盤,不接白不接。
可這事一開始就不對勁。
馮亭不是韓王,憑啥代表韓國交地?趙國一接這地,名分上就不正。
等秦國打過來,別的國家也不好出兵相助。
你是幫韓國抗秦,還是幫趙國撐著侵略來的?
這時候齊國、楚國都不想管。
趙國自己也不清楚該怎么處理,外交上也沒多少朋友了。
趙國當年跟著伐齊,把齊國打得不輕;對楚國也沒幫過幾次忙。
等到自己出事,沒人愿意搭理。
趙王接了上黨之后,先是派廉頗去守。
廉頗穩重,筑壘堅守,不主動出擊,打的是長期戰的算盤。
秦國沒法速勝,就想了個法子——搞輿論。
說趙軍膽小,守而不戰。
趙王一聽,又著急了,臨戰換將,把趙括推上去了。
趙括是趙奢的兒子,紙上談兵有一套,真打仗卻是頭一回。
他一上任就改戰法,主攻。
白起早就等著了,設個圈把趙軍圍死,斷水斷糧,幾十萬趙軍活活耗光。
趙括也死在那場仗里。
戰后,白起下令坑殺趙軍降卒,四十萬人沒了命。
從這開始,趙國再也沒緩過氣。
秦軍接著打到邯鄲城外,趙國幾乎亡國。
那時才想著議和,派人去找秦國,低頭求和。
可這時候,誰還愿意信趙國開口說話?
趙王當時要是真想穩住局勢,也不是沒法。
可以照原計劃守上黨,不主動挑釁,再去聯系楚、魏,搞合縱。
可他太著急,想一口吃掉那塊地,結果被人利用了,掉進秦國早鋪好的坑。
秦國可不是第一次這么干。
當年張儀忽悠楚懷王,說送六百里地,楚王信了,結果被耍得團團轉。
這次輪到趙國,秦國故技重施,先打通路線,再弄個馮亭來“送地”,再煽動內部動搖,最后制造機會一戰定勝負。
趙國這邊,除了趙王自己心動,還有可能是身邊有人被收買了。
整天說上黨有多重要,多安全,勸著王上去接。
趙王一聽覺得挺有道理,就信了。
趙國不是沒實力,就是戰略搖擺,心態亂了。
外交沒立場,軍事沒定力,內部有人攪和。
長平之戰就是個集中爆發點,把這些問題全炸出來了。
后頭的事也沒好到哪去。
趙王后來想求援,魏、楚不理。
秦軍打到邯鄲,被逼得拿出全部家底才守住。
趙國從此元氣大損,再也沒翻身。
趙括死后,趙王再也沒提過換將的事。
廉頗也不再出現在正面戰場。
他年老后被趙國冷落,最后投奔楚國。
趙國錯過了守住局勢的最后一根弦。
馮亭的后代,后來都在秦國當大官。
這事沒人在朝中再提。
趙國沒有追責,也沒人查他當年是不是早就賣了趙國。
《史記·趙世家》
《資治通鑒·卷四》
《戰國策·趙策》
《中國軍事通史·戰國卷》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并非時政社會類新聞報道,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