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凌晨,克什米爾上空的爆炸聲打破了黑夜的寂靜。印度空軍發動“辛杜爾軍事行動”,對巴基斯坦境內目標發動空襲,卻遭巴軍強勢反擊,最終多架戰機被擊落。
觀察者網報道,根據巴基斯坦副總理兼外長伊沙克?達爾在巴議會上證實,巴空軍使用中國制造的殲-10C戰斗機,擊落了3架印軍“陣風”戰機、1架蘇-30MKI和1架米格-29,自身無一損失。這場空戰不僅是南亞次大陸的軍事較量,更揭開了中國武器實戰首勝的序幕,而印度媒體的“找補”行為,更似一記響亮的耳光。
空戰結束后,印度旁遮普邦卡蘭村村民在田間發現標有“Rafale”及“BS 001”字樣的飛機垂尾碎片。經核實,這正是印度空軍首架單座型“陣風EH”戰斗機的殘骸。
巴基斯坦高級安全消息人士透露,雙方共出動125架戰機激戰1小時23分,交火距離一度超過160公里。巴方宣稱擊落5架印軍戰機(含3架陣風),而印媒則聲稱印軍也擊落了1架梟龍戰機,但卻拿不出任何證據。
首戰獲勝后,巴基斯坦總理夏巴茲表示,若非巴軍保持克制,至少可以擊落10架印度戰機。巴基斯坦這種自信源于殲-10C與ZDK-03預警機、紅旗-9P防空系統的協同作戰體系,而印度“萬國牌”戰機因數據鏈割裂,在超視距作戰中毫無還手之力。
殲-10C配備的AESA雷達可同時追蹤數十個目標,探測距離達200公里,而“陣風”戰機的RBE2雷達僅能追蹤40個目標,探測距離160公里。更致命的是,殲-10C發射的霹靂-15空空導彈射程達145公里,采用雙脈沖發動機和主動雷達制導,可在超視距外精準獵殺敵機。相比之下,“陣風”戰機依賴的流星導彈因印度采購數量有限且交付遲緩,實戰中未能發揮作用。
巴基斯坦的殲-10C與預警機、無人機通過數據鏈互聯互通,實現戰場態勢秒級共享。而印度“陣風”戰機與A-50EI預警機的通信需依賴以色列的協議轉換器,存在2.3倍的OODA循環延遲。這種體系差距直接導致“陣風”在空戰中被靜默獵殺。
目前,法國方面也承認了“陣風”戰機首次在實戰中被擊落的消息,但法國將責任歸咎于印度飛行員。達索航空公司拒絕置評,而印度媒體卻編造“擊落梟龍”的謊言,試圖挽回戰績0蛋的顏面。印度網民在社交媒體上刷屏“老圖拼接”,甚至刪除相關報道,暴露其極度心虛。更諷刺的是,被擊落的陣風戰機001號機是印度從法國現役部隊接收的首架戰機,配備號稱“可干擾任何雷達”的SPECTRA電子戰系統,卻在霹靂-15導彈面前不堪一擊。
殲-10C的實戰優異表現將引發國際軍火市場的反響。目前,有傳聞埃及一直對殲-10C戰機感興趣,而此戰后,相信會有更多的國家會表達興趣,就比如已經準備陣風戰機的部分中東國家、塞爾維亞等。
同時這場空戰也驗證了中國武器的可靠性,也標志著單項武器裝備的性能先進與否,對戰爭結果有影響,但也沒有那么大的影響,相反信息體系化高低對空戰最終勝負的影響無疑更大。
印度媒體宣稱在帕姆波雷擊落一架梟龍戰機,但殘骸照片顯示機頭雷達罩和加油管特征與幻影-2000一致。面對鐵證,印度國防部僅強調行動成功打擊所謂恐怖分子,對空戰失利卻是避而不談。
這場空戰不僅是印巴的軍事較量,也是中國與西方軍工技術的對決。殲-10C的勝利改寫了南亞空中力量格局,也讓印度鼓吹的“陣風碾壓殲10”的謊話被揭穿。印度媒體的找補行為,就好似用一塊破布掩蓋早已千瘡百孔的“世界軍事強國”幻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