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份奢侈品的邀請函發到只買過零散配飾的用戶手中時,頂奢品牌的“高冷”已裂開一道縫隙。曾經高不可攀的品牌們終于承認:沒有賣不掉的奢侈品,只有不夠狠的折扣。
中產擠爆奢侈品特賣會,行業變革正在上演。
前段時間,普通消費者艾可接到了曾經買過的某個奢侈品牌的客服致電,邀請她參加特賣會。去到會場后,發現像她這樣的消費者并不少。一個簡單的邀請電話,卻釋放了一個重要信號——奢侈品行業變革正在上演。
貝恩公司《2024中國奢侈品報告》顯示,中國內地奢侈品銷售額預計下降18%-20%。當專柜冷清與特賣會瘋搶形成魔幻對照,奢侈品們正在換著花樣賣貨。
特賣會:頂奢的體面與瘋狂
品牌越高端,特賣會越神秘。愛馬仕特賣會需核驗身份證原件,手機套磨砂防拍袋,絲巾限購10件;巴黎世家按區域限時開放,動線設計禁止折返;YSL特賣會凌晨四點便有人排隊,孕8個月的史迪挺著肚子與男顧客爭搶一雙懸空襪子。
這些在國貿寫字樓、酒店宴會廳秘密舉辦的「內購會」,用安檢流程和邀請函維系最后體面。現場銷量也不非常不錯的,有人手上抓十幾根包鏈掃貨,花車上堆滿七八十個混雜款式包袋,有人6000元搶到官網1.7萬元的Niki包如同中彩。
折扣戰場:從頂奢內購到全民狂歡
縱觀整個零售業,特賣會正從頂奢的秘密游戲演變為全民盛宴。從OPENRACK開時閃單場特賣4天創收數百萬,OnTheList尚列搶占核心商圈午休流量,到Net-a-Porter清倉特賣1折引發代購墊付6萬元掃貨。第三方平臺數據顯示,70%客戶來自二三線城市,她們既愿花萬元買裙,又堅持用普通快遞收貨。
除了品牌主動讓利,奧萊與唯品會等國內特賣渠道也在憑借供應鏈優勢加入戰局。今年3月以來,唯品會將Burberry、Tory Burch等品牌打到2折,多款爆款女包上線不久即告售罄。再次驗證了“沒有賣不掉的奢侈品,只有不夠狠的折扣”的商業真理。
消費邏輯重構:可以買貴,不能買貴了
史迪用8000元集齊十余只輕奢包,直言“以前想都不敢想”;白領們發現800元能買專柜3000元的羊絨圍巾……無論是這些在奢侈品特賣會上掃到貨的喜悅,還是奧萊唯品會的逐漸翻紅,都是消費者消費心理在重塑,大家喜歡貴的,但不喜歡買貴了。
有業內人士透露,一般折扣企業客群中86%為追求質價比的年輕女性,她們既要“好貨”也要“好價”。另外折扣企業的獨特尋寶體驗,也給消費者提供了情緒滿足,畢竟“搶東西比買東西有意思,關鍵是用好的價格穿大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