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老,身體機能走下坡路,心態也容易變得脆弱。
可偏偏有些事,到了老年才會真切碰到,既避不開,又扛不住。
老祖宗早就看透了這一切,才說“人老有三坎”,意思就是到了晚年,有三道難關,過得去,是長壽;過不去,是劫數。
如果你已經六十歲以后,或者你身邊有年邁的親人,這3坎,一定要早知道,早預防,不是危言聳聽,而是真實無比的老年現實。
01
第一坎:病痛來襲,開始頻繁跑醫院。
六十歲之前,一年感冒兩次,扛一扛就過去了;
可六十歲一過,各種舊病新病齊上陣——三高、心梗、關節炎……想不住院都難。
我樓上的鄰居,退休之前身體挺硬朗。
可一過了65歲,問題接連不斷:先是膝蓋積水,接著心臟出毛病。
光是這兩年,就住了三次醫院,體重掉了十幾斤,人也沒了精氣神。
他說:“過去是怕窮,現在是怕病。”
現實就是這樣:年紀越大,身體越脆,隨便一個小毛病,都可能拖成大問題。
這第一坎,拼的是保養意識。
能不能按時體檢、能不能戒掉壞習慣、能不能調整心態——這都是長壽的前提。
別再熬夜吃咸喝酒,別再拿“我年輕時候身體好”當擋箭牌了。
六十歲之后,你的身體,不再跟你講情面。
02
第二坎:親人離世,精神遭受重大打擊。
人老了之后,身邊的親人一個個離開,尤其是伴侶的離世,打擊極大。
這時候撐不住的人,會一下子垮掉,身體跟著壞,意志也隨之消沉。
我認識一個姐姐的父親,夫妻恩愛了四十多年,妻子因病去世后,他每天坐在陽臺上發呆,飯也不吃、覺也不睡。
三個多月后,他也因腦梗去世。
人老了,最怕的不是生理上的疼,而是心理上的空。
親人離世,這個坎,是精神層面的坍塌。
能不能調整心態、重新振作起來,是決定你后半生質量的關鍵。
你可以悲傷,但不能沉溺。
你可以孤獨,但不能封閉。
老年人要學會獨處,也要學會重新給生活注入熱情,不然真的會被“情緒病”拖垮。
03
第三坎:社交斷裂,人情冷落。
很多人到了六七十歲后才發現,朋友圈越來越窄,電話越來越少。
以前熱熱鬧鬧,現在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看病,連下樓都變成一種勇氣。
我有個親戚,退休后天天宅家,幾年過去,原來單位的朋友各奔東西,街坊鄰居也漸行漸遠。
有一次他去醫院看病,急得不行,結果找不到一個能送他去的朋友。
他說:“活著,不能沒人惦記。”
是的,人老的第三坎,就是“被遺忘”。
誰都忙,誰都有生活。
如果你自己不主動聯系、不經營關系、不參與社交,哪怕你再好,也會從別人生活中悄悄消失。
所以啊,別總說“我年紀大了,不想麻煩人”,其實你一旦徹底“斷聯”,別人也就真的把你當“無事之人”了。
能主動聯絡感情的老人,才是真正會生活的老人。
讓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里
圖片源自網絡,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