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后的這段時間
是養生的“黃金時間”
喝水、如廁、吃早餐
看似簡單的動作
暗藏健康密碼
晨起喝水
長壽習慣:
晨起小口慢飲300ml溫水可稀釋血液、降低血栓風險,從而預防中風。
不良習慣:
喝蜂蜜水:蜂蜜70%是糖,晨起空腹喝易造成血糖波動。
喝淡鹽水:容易鈉攝入超標,反而升高血壓,加重腎臟負擔。
晨起如廁
長壽習慣:
排便時集中注意力,不干別的事情,專心排便。
建議每次排便時間不超過10分鐘。
好處:
晨起腸蠕動活躍,喝水后更易產生便意,及時排便能減少毒素吸收,降低腸道炎癥及腸癌風險。
不良習慣:
排便超過10分鐘,久蹲易引發痔瘡。
排便時不應過于用力,特別是老年人群,否則可能會出現猝死、腦血管破裂等意外。
晨起進食
長壽習慣:
晨起吃早餐:
2023年發表在《自然·通訊》上的一項研究發現,8:00前吃完早飯,20:00前吃完晚飯,具有預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9:00后吃早飯,21:00后吃晚飯,則與更高的心血管疾病風險有關。
此外,2023年發表在《國際流行病學雜志》上的一項研究也顯示,相比于習慣性8:00前吃早餐的參與者,9:00后才吃早餐的參與者,患2型糖尿病的概率高出59%。
不良習慣:
長期不吃早餐:
對于上班、上學的人來說,早上時間緊張,有的人為了多睡一會,可能會選擇不吃早餐,或者是到單位、學校后再吃早餐,這種做法會增加患胃病、膽結石的風險,還有可能會造成肥胖和認知能力下降。
早餐建議:
早餐時間在7:00~8:00為宜。
食物里需要包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卵磷脂、維生素及礦物質,根據以上原則,推薦兩款活力早餐:1杯牛奶+1個雞蛋+2片全麥面包+1個西紅柿;1杯豆漿+1個燒餅夾牛肉生菜+1小把堅果(核桃、松子等)。
不要起床過猛
人在睡覺時,大腦皮質處于休眠、抑制狀態,各項生理功能維持著低速運轉,代謝水平降低、心跳減慢、血壓下降……剛睡醒時,這種“睡眠慣性”還會維持一小會兒,如果此時立馬下床,容易引起大腦供血不足,可能會引發中風、猝死等意外。
建議:
起床堅持“333”原則,即剛睡醒時,睜開眼在床上躺30秒,起來后坐30秒,坐到床邊等30秒,然后再下床。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