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
福州的街頭巷尾
被靜謐的夜色所籠罩。
在這看似平靜的夜晚,
一個年輕女孩
卻陷入了無盡的絕望之中。
女子深夜尋短見
這條熱線救了她一命
福州的小林(化名)獨自蜷縮在昏暗的房間里。就在不久前,大量精神類藥物被她吞入腹中。藥物的作用開始顯現,她感到呼吸困難、渾身無力。
她顫抖著拿起手機,撥通了12356心理援助熱線(沒事[4]兒熱線)。電話接通的那一刻,她帶著哭腔向接線員小張(化名)訴說著自己的絕望。
小張溫柔而關切的聲音,在這寂靜的夜晚顯得格外溫暖,但小林情緒極度不穩(wěn)定,始終拒絕透露自己的位置和親友的聯系方式,甚至抗拒撥打120。
情況萬分危急,小張一邊耐心安撫小林的情緒,一邊飛速思索應對之策。
12356心理援助熱線接線員在接聽電話(資料圖)
突然,電話中斷,小張的心仿佛提到了嗓子眼。但多年的專業(yè)訓練和豐富經驗讓小張迅速冷靜下來,她立即聯系警方,詳細告知了小林的情況和可能的位置范圍。與此同時,她不斷嘗試撥打小林的電話,期望能重新建立聯系。
幸運的是,當天凌晨,小林被成功找到,并緊急送往醫(yī)院搶救,最終脫離了生命危險。
一個月2453次的生命守護
對小林的生死救援,只是心理援助熱線眾多故事中的一個。這條熱線,宛如一座明亮的燈塔,在人們心靈最黑暗的時刻,為他們照亮前行的方向。
2025年4月7日,世界衛(wèi)生日這一天,福建省衛(wèi)健委宣布:全國“12356” 心理援助熱線在福建正式啟用。
作為牽頭單位,福州市第二總醫(yī)院神經精神病防治院(福建省精神衛(wèi)生中心)的心理康復中心肩負起了這一重要使命。截至5月7日,僅他們中心的三條電話線路,就已累計為福州地區(qū)民眾提供2453次心理援助服務。
在12356心理援助熱線的工作中,危機干預是至關重要的核心任務。
省精神衛(wèi)生中心心理康復中心心理治療大組長、心理援助熱線負責人王佳魁指出:“深夜常常是危機的高發(fā)時段。當夜幕降臨、萬籟俱寂,人們更容易直面自己的內心,失眠、情緒波動等問題也隨之而來。加之缺乏及時的心理和社會支持,他們很容易陷入絕望的深淵。此時,每一通電話都顯得無比珍貴,因為它可能關乎一個生命的存亡。”
當面對有自傷、自殺風險的來電者時,接線員們會第一時間給予情感支持。
“只要對方選擇撥通電話,就說明內心有需求,他們渴望得到勸慰、支持和安撫,這遠比單純的風險評估更為重要。”王佳魁認為,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有強烈的求生欲望,尤其在生死邊緣猶豫時,若有一束溫暖的光、一陣清爽的風、一個安全的角落,還是會選擇活下去,心理熱線就是為生命提供這樣一個溫暖的“線上空間”。
為了應對這些危機,熱線與110、120等部門建立了緊密的 “心理-社會” 應急聯動機制。一旦接到有自傷、自殺風險的來電,接線員會立即啟動應急預案,與相關部門密切配合,爭分奪秒地展開救援行動。
除了應急聯動,熱線團隊還會對高風險個案進行持續(xù)關注。在他們來電后的24小時、一周、一個月、三個月等關鍵時間節(jié)點,根據實際情況回訪,了解來電者的心理狀態(tài)和生活情況,為他們提供進一步的心理支持和幫助,確保他們的心理危機得到有效解除。
年輕人的崩潰
常出現在晚上
在12356心理援助熱線的來電者中,年輕人占據了相當大的比例。
“工作壓力大、收入低、公司環(huán)境復雜,想辭職又不敢,每天都在煎熬。”
“臨近畢業(yè)還沒找到工作,家里一直催我回老家,可我不想放棄。”
“學習壓力太大,完全學不進去,好想擺爛……”
這些話語,真實地反映了年輕人在生活中所面臨的壓力和困惑。
“從來電者的人群分布來看,18-29歲的年輕人占比最高,其次是30-44歲的群體以及13-17歲的青少年。” 王佳魁介紹說。情緒困擾主要集中在焦慮、抑郁等方面,問題涉及家庭關系、親子矛盾、職場壓力、成長困惑等多個領域。
為了實現24小時在線服務,省精神衛(wèi)生中心采取了三班倒的工作模式。
“我們統計發(fā)現,晚上8點至次日凌晨2點電話最為集中。”王佳魁說,在這個時間段,接線員們往往需要同時接聽多通電話,工作強度非常大。
多數來電者的通話時長在45分鐘到1小時左右。電話接通后,他們會毫無保留地傾訴自己的困擾、痛苦和癥狀。接線員們則全神貫注地傾聽,一邊聽一邊記錄,同時迅速分析判斷來電者的心理狀態(tài),適時進行專業(yè)總結,并主動提問。
面對情緒抑郁的來電者,接線員會優(yōu)先了解其居住環(huán)境和身邊支持情況,判斷他們是否需要更多的社會幫助;對于焦慮情緒明顯的來電者,接線員則重點詢問其面臨的工作、經濟和家庭壓力,為后續(xù)的干預措施做好充分準備。
對于許多存在抑郁、焦慮情緒,但尚未達到藥物治療標準的來電者,接線員還會承擔起心理健康教育的職責,幫助他們區(qū)分心理問題和精神疾病,消除就醫(yī)顧慮。
“我們通過傾聽和共情,讓來電者感受到被理解和支持,同時運用心理技術,如呼吸訓練等,幫助他們緩解情緒壓力。”王佳魁說。
12356心理援助熱線的出現,為那些在黑暗中獨自掙扎的人們提供了一個傾訴的窗口,一個尋求幫助的溫暖港灣。不過,它與專業(yè)心理咨詢、治療和線下診療存在著一定的差異。
王佳魁也提醒,心理熱線更多起到的是情緒舒緩和解決簡單問題的作用,但對于一些深層次的心理問題,可能無法從根本上解決。
對于一些患有嚴重精神疾病的患者,如抑郁癥、精神分裂癥等,僅僅依靠咨詢熱線是遠遠不夠的。他們需要專業(yè)的藥物治療、心理治療以及長期的康復訓練,而這些都需要在專業(yè)醫(yī)療機構的環(huán)境下,由專業(yè)的醫(yī)生和治療師進行把控。
現在刷到我們全憑緣分
大家記得設置星標
關注精彩內容不迷路~
福建衛(wèi)生報全媒體記者:劉偉芳
編輯:兜兜
審核:黃美輝、劉碧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