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91%關稅后,特朗普很高興跟中方握手言和,繼而轉身換了新的目標——歐盟,聽他的意思,下一個要對付的變成了歐盟,而如今看來,當初中國選擇的含金量還在上升。
“歐盟在很多方面都比中國更惡劣。我們才剛開始和他們打交道。我們掌握著所有主動權。他們對我們非常不公平。”
很難想象,這是特朗普對自己老朋友歐盟說的話。
當地時間5月12日,特朗普瘋狂攻擊歐盟,表示歐盟把車賣給了美國,但是不要美國生產的車,而且也沒要美國的農產品。
看得出來,特朗普下一個要逮著歐盟捏了,而他們如果早點弄懂中方對待美國的核心內容,也許就不必如此被動。
回看特朗普對中國的態度,從聲色俱厲,到暗示中國打電話,再氣急敗壞地升高關稅,這期間,中國的原則一直沒變。
這次中美達成實質性進展,可以說是貿易戰的關鍵轉折點,特朗普終于跟自己心心念念的中國搭上線,他高興地在個人賬號上發表了通報,甚至寫道中方和美方“以友好而富有建設性的方式就全面重啟進行了談判”。
這段話中,“重啟”一詞,剛好展現了這段時間中美的關系。
特朗普把關稅升到100%以上的時候,中美貿易實際上已經瀕臨脫鉤。
當時特朗普之所以不斷加碼,就是在賭中美脫鉤會讓中國感到壓力,可特朗普沒想到的是,最終先舉白旗的,是美國國內。
對于中國而言,無非是將大豆等產品從美國進口改成從其他國家進口,而且中國早就在計劃把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里,防的就是美國這一招。
但是美國企業可遭不住,中美不再進行正常貿易,他們企業未來勢必下行,更不用說美國民眾在日常商品上對中國的依賴了。
雖然貿易戰才進行了幾周,但是正如美國商會強調的那樣,很多小企業根本經受不住,只能慘淡倒閉。
那為什么說中國選擇的含金量還在上升呢?
因為目前為止,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坐下來平等談話的,也就中國了。
特朗普之所以敢轉頭就攻擊歐盟,無非就是看著歐盟好欺負。
在關稅戰初期,中國直接反制,半點不帶猶豫的,而歐盟從一開始就選擇了比較保守的方案。
甚至后來因為美國那邊給了一點豁免,歐盟就馬上先不反制了。
一邊說著站在中國這邊反對特朗普,一邊又想辦法哄美國別對歐盟太狠。
但是中國對美貿易戰,早就有經驗,越是對美國示弱,美國就越是逮著你欺負,而只有強硬到底,才能爭取來話語權。
顯然,歐盟之前并不懂這個道理,而是現在,等他們現在看到中國爭取來的結果,才明白了要跟美國說“不”。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日前表示,在歐美能進行具體的貿易談判之前,她不會去華盛頓會見美國總統。
歐盟現在才想起來對美強硬,其實已經晚了。
之前中方已經呼吁反對美國,那個時候,歐盟耍小聰明老是模棱兩可,甚至在中國退回美國商品的時候,還想要增加565億美元的商品進口,幫美國托底,最終實現特朗普對歐盟關稅的豁免。
巧合的是,565億美元剛好是歐盟和美國的貿易逆差的數額。
這種行為,難道不是一種變相的妥協?甚至還可以看做,是歐盟支持美國遏制中國市場的選擇。
所以現在歐盟被特朗普率先開刀,還不是因為特朗普已經意識到,歐盟好拿捏?
雖然現在歐洲市場已經開始亮黃燈,甚至通貨膨脹也在漲,但是很顯然還不是歐盟投降的時候。
既然歐盟已經學會中國的態度向美國說不,那自然應該知道,如果不堅持到底,特朗普勢必會增加很多附加條款,到時候就算歐盟再“花錢買命”也沒用了。
下一步就看歐盟現在大事亡羊補牢到底能不能補得住了,不過目前筆者覺得,按照歐盟以往的習慣,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