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廣電總局網絡視聽司指導,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和北京市廣播電視局主辦的網絡文化節目《閃耀吧!大運河》研討會在北京大運河博物館舉行。
網絡文化節目《閃耀吧!大運河》由廣電總局網絡視聽司指導,北京市廣電局重點策劃,優酷承制,入選總局“精品創作傳播工程”,被列入北京市“2024年全國文化中心建設重點任務清單”重點項目。節目聯動大運河沿河八省市,邀請來自不同領域的嘉賓,聚焦運河兩岸自然風光、歷史文化、生態保護,深度挖掘大運河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以新技術、新視角把流動千年的中華文化故事傳遞給年輕觀眾。節目播出后受到廣泛關注。
研討會上,廣電總局網絡視聽司司長馮勝勇表示,《閃耀吧!大運河》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時代性,以年輕化方式厚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根脈,塑造了網絡視聽新表達,以“網絡視聽+”賦能文旅新發展,做到了有魂、有根、有形、有容。希望繼續深挖大運河IP,推出更多立得住、傳得開、叫得響的精品力作。
優酷副總裁、總編輯,《閃耀吧!大運河》出品人張麗娜表示,節目制作集結了目前優酷影視工業化的四項核心技術,不遺余力地用技術創新向歷史、向傳承致敬。文藝創作面前,優酷永遠是“學以致用、盡我所能”的少年,希望用網絡視聽執筆造浪,為“運河夢”創造更大的想象空間。
節目總制片人王曉楠介紹了節目整體情況和重要研究節點,表示節目創新呈現“真人文秀”,知識擔當和傳播擔當各有側重,實現了受眾年輕化,大運河沿岸城市收視增長顯著;從播出效果來看,節目不僅打破了文化綜藝優酷站內熱度值最高紀錄,更真正實現了以文促旅。節目總導演孫莉表示,制作組成員有一半在運河邊長大,這種親近感讓他們懷揣信念,即節目既要有叩問歷史的深度,也要有撫慰人心的溫度。節目制作中始終從知識、技術、情感三個維度發力,讓學術深度與情感溫度共生。節目總策劃周逵表示,節目實現了視覺語言的年輕化再造,權威又不說教,將綜藝節奏和人文厚度結合;多代人的集體記憶敘事,拓寬代際敘事維度;新技術讓歷史與現實同時在場,為觀眾帶來“過去進行時”的運河勝景。節目嘉賓、國家武英級運動員吳樾介紹了參與節目制作的感受。作為專業武術運動員,他與“以武見稱”滄州有著不解之緣,通過參與節目,體驗了真人秀與歷史人文的融合,同時團隊的認真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節目顧問,中國大運河申遺文稿總撰稿人張謹認為,嘉賓選擇是節目成功的關鍵因素。節目嘉賓既有人文底蘊,又相處融洽、雅俗共賞,相互碰撞形成的新鮮視角和廣闊視野在網絡傳播上形成了天然的優勢。節目總顧問,上海交通大學城市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士林從多個維度介紹了大運河這一主題為何意義重大,表示項目對“大運河”的開發不只局限于做好一檔節目,而是通過文化引領來激活城市,賦能經濟社會發展。節目制作中,嚴把內容關是保證質量的前提;節目豐富的表達形式多角度多層次反映了大運河的文化內涵。
專家們認為,節目知識含量足,歷史眼光深,把真人秀的鮮活敘事和人文秀的歷史視角相結合,將觀眾帶入更深刻的文化思辨層面;節目技術水準高,但不止于對美景的技術呈現,更以“跨界”之姿解讀大運河,構建了一個“跨界解碼”的文化場域,用多維對話將文脈轉化為可感的生命力量;節目探索出大眾化、年輕化的傳播形式,持續盤活當地文旅資源,實現文旅深度聯動,助力大運河文化“活起來”。與會嘉賓還就文化節目如何探索國際版本的開發、發揮文化IP長效價值等話題展開深入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