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三高”、甚至“多高”的人都挺多。所以要求“三高”共管、“多高”共管。可是,到底多少算是高,自己身上有幾高,您都清楚嗎?
所以,先得清楚自身的狀況,才能做好防治,誰讓咱自己是自身健康的責任人呢!
第一高,高血壓。
大家都知道血壓≥140/90mmHg是高血壓,可這是診室高血壓的診斷標準,是要非同日3次在醫生那里測量都高才能診斷。
自己在家里測的家庭自測血壓,診斷高血壓的標準就不一樣了,是≥135/85mmHg。當然不是測1次或者1天就行,需要連續測5~7天,早晚測,每次2~3遍,把數據加起來取平均值,達到標準才算。
動態血壓的高血壓標準又不一樣,分24小時平均血壓、日間平均血壓和夜間平均血壓,分別是24小時≥130/80mmHg、日間≥135/85mmHg、夜間≥120/70mmHg,哪一項高都算。
第二高,高血糖,糖尿病。
血糖高,要是還沒達到糖尿病的標準,空腹高,叫做“空腹血糖受損”,餐后高,叫做“糖耐量異常”。
糖尿病呢,不能只看空腹血糖,是不是≥7.0mmol/L了,因為很多人空腹血糖不高,而是餐后高,只看空腹血糖容易漏診。因此還得看餐后2小時血糖、或者是隨機血糖,就是任意時間查的血糖,是不是≥11.1mmol/L;還有糖化血紅蛋白是不是≥6.5%了。
要是有“三多一少”的,就是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瘦了,體重少了,血糖高到標準就可以診斷了。可現在的糖尿病人多數都是胖子,還沒到“三多一少”的程度,發現了血糖高就要復查,篩查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患者也要篩查糖尿病,那就不能只查空腹血糖,要餐后2小時血糖、糖化血紅蛋白一起查。
第三高,高血脂,“高脂血癥”。
其實血脂異常里也不全是高,像“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就是低了、<1.0mmol/L算異常,總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這三項則是高了不正常。具體的標準,總膽固醇≥5.2mmol/L、甘油三酯≥1.7mmol/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3.4mmol/L,不管哪一項高都是高脂血癥。當然處理上是有區別、分層次的。
第四高,尿酸高,高尿酸血癥。
這個診斷標準以前分男女的,現在有些醫院化驗單上也分男女,《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24修訂版)》也是分男女的,血尿酸男性≥420 μmol/L,女性≥360 μmol/L。但我國2023年有個高尿酸血癥相關疾病多學科專家共識,其中高尿酸血癥的標準是,在正常嘌呤飲食情況下,不分男女,非同日2次空腹血尿酸水平超過420μmol/L。總之,血尿酸超過420μmol/L肯定是高了。
第五高,血同型半胱氨酸高,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
按照我國高血壓防治指南的標準,血同型半胱氨酸≥15μmol/L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但2020年我國營養學會有個專家共識,認為血同型半胱氨酸10~15μmol/L就屬于輕度升高了。目前心血管臨床還是采用≥15μmol/L的標準。
第六高,體重高,肥胖。
肥胖的標準有兩個,一個是體重指數,總體體重超標;另一個是腹圍,體重不超標,但腹圍大了,腹型肥胖也是肥胖。
- 體重指數,≥25是超重,≥28就是肥胖了。
- 腹圍:男性≥90 cm,女性≥85 cm,算是腹型肥胖。
體重指數(BMI)= 體重(kg) / 身高(m)2,簡單地算,就用體重的公斤數,去除以身高的米數,除以2次就對了。
怎樣早發現這些“高”?我國指南、共識的建議是,35歲及以上的居民,每年至少測量1次血壓。糖尿病呢?也是建議35歲開始篩查。血脂,建議40歲以下的成年人每2~5年查一次血脂四項,40歲及以上每年至少查1次。血尿酸、血同型半胱氨酸都是可以和血脂血糖一起查的。
(原創,版權所有,未經本人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