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網
在關中平原向黃土高原過渡的臺塬地帶,銅川市印臺區宛如一顆鑲嵌在黃土地上的綠寶石,這里獨特的水土、海拔、緯度、光照和氣候條件,共同繪就了蘋果生長的理想畫卷。從最初的零星栽植,到如今成為帶動經濟發展、助力農民致富的支柱產業,印臺蘋果書寫了一部波瀾壯闊的產業傳奇。
印臺區的蘋果栽植歷史,最早可追溯至清光緒年間。那時,綿蘋果在此落地生根,被當地人親切地稱作紅果。此后,歐洲倭錦等新品種陸續引入,但在民國時期,蘋果種植規模始終較小,大多處于零星栽植的狀態。直到民國三十六年,銅川縣第一個較大規模引進新品種的蘋果園建立,才真正為印臺區蘋果產業的發展掀開了嶄新的一頁。
20世紀50年代起,政府對蘋果產業給予了高度重視。從引進優質苗木、培育專業技術人員,到規劃建設果園、逐步擴大種植面積,每一個環節都穩扎穩打。1953年,銅川縣林業站成立,培養出了第一批園藝專業技術人員;1955年,回鄉青年馮生民墾荒栽植蘋果,他的成功實踐如同一顆火種,迅速點燃了當地蘋果規模化栽植的熱情,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應。
1971年,陜西省果樹研究所專家的考察,為銅川蘋果生產前景投下了肯定的砝碼。次年,銅川被認定為蘋果優生區,并被確定為外銷蘋果生產基地,這無疑是印臺區蘋果產業發展的關鍵轉折點。此后,政府迅速成立相關領導小組,加大資金和政策投入,掀起了大規模的建園高潮,同時對原有果園進行全面升級改造。1975年,全國外銷蘋果基地建設現場會和優良品種鑒評會在銅川召開,更為蘋果產業的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在這一時期,印臺區通過一系列有力舉措,持續擴大蘋果種植規模,不斷提升產量與質量,蘋果產業開始步入快速發展的軌道。
進入20世紀80年代,在“大力發展商品生產”方針的指引下,印臺區將蘋果產業視為振興農村經濟的重要突破口。通過科學制定發展規劃、積極建立商品生產基地、不斷完善生產責任制、全面加強技術服務等一系列措施,蘋果產業實現了快速發展。1984年,銅川市郊區被列為優質蘋果商品生產基地縣(區),并在后續的發展中持續鞏固和提升基地建設水平,進一步推動了蘋果產業的規模化發展。
20世紀90年代,印臺區對蘋果產業的投入和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大。通過實施“13145”工程,大規模引進新品種苗木,大力推廣先進技術,加強與科研機構的深度合作,推動蘋果產業朝著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方向穩步邁進。1996年,印臺區提前實現基地建設目標,蘋果品種結構也得到了進一步優化,產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顯著提升。
邁入21世紀,印臺區將優果工程作為“天字號”工程全力推進,致力于推動蘋果產業邁向更高發展水平。通過實施一系列重點項目,加強技術推廣與培訓力度,建立健全質量追溯體系,全方位提升蘋果的品質和市場競爭力。2003年,出口導向型鮮蘋果產業發展試點項目落戶印臺區;2004年,全區蘋果順利通過綠色食品認證,并獲得自營出口權;2007年,印臺區的中國良好農業操作規范果園成為全國典范,印臺蘋果開始在國際市場上嶄露頭角。
在蘋果產業發展的漫長征程中,印臺區始終將技術創新和推廣放在重要位置。自20世紀50年代末起,便不斷學習引進先進技術,積極推廣修剪技術、應用套袋技術、探索新型栽培管理模式等。同時,加強與科研機構的緊密合作,培養出大批技術骨干,為蘋果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技術保障。此外,印臺區積極培育和完善產業服務體系。成立蘋果協會、果業專業合作社等組織,為果農提供全方位的產前、產中、產后服務;招聘村級果農技術員,強化基層技術推廣;開展技術比武和培訓活動,切實提高果農的生產技術水平。這些舉措為蘋果產業的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如今,印臺區的蘋果產業已碩果累累。蘋果栽植面積穩定在13萬畝左右,年產量和產值持續攀升,果農人均收入顯著提高。印臺蘋果憑借優良的品質,先后多次榮獲部、省優質農產品獎,被譽為“中華名果”,遠銷東南亞和歐盟等20多個國家。印臺區也先后斬獲“全國現代蘋果產業30強縣(市)”“中國蘋果之鄉”“中國品牌農業優秀區縣”“中國蘋果實力縣域”等諸多榮譽稱號,正式納入2024年第二批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蘋果產業強區。
回望印臺區蘋果產業的發展之路,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每一步都凝聚著無數人的心血與汗水。展望未來,印臺區將繼續秉持“果業立區”戰略,不斷推動蘋果產業高質量發展,讓這顆“致富果”在印臺的土地上綻放更加絢爛的光彩,為鄉村振興和經濟發展貢獻更為強大的力量。(唐建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