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后的第一個工作日,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區大南街街道黨群服務中心副主任郭凌云就收到了被移出“‘五一’臨時群”的微信通知。
“‘五一’期間,街道轄區內每天都有文旅活動,我們當時建了個臨時工作群。”郭凌云說,以前干一項工作拉一個群,微信里長期積攢有好幾十個工作群;現在只在確有需要的時候才建群,工作結束后立刻解散群,基層工作人員負擔大大減輕。
微信群少了、填表造冊少了、會議匯報少了……隨著內蒙古在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工作中常態化開展實地訪查,部分減負工作“上熱下冷”的難題得到破解,基層切實感受到減負的“溫度”。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區大南街街道工作人員為居民提供服務。(受訪對象供圖)
針對減負工作中有些要求在落實中層層遞減的情況,內蒙古自治區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專項工作機制辦公室部署開展貫通市縣專項行動,向社會征集有關問題線索,集中時間下沉到市、縣兩級開展實地訪查,形成自治區、盟市、旗縣三級上下聯動、共同推進減負工作的機制。
“開展實地訪查不僅是發現問題、警示問題,也是通過直插一線的方式,持續傳導工作方向、規范要領和整治要求。”自治區專項工作機制辦公室工作人員介紹說,第一次到旗縣實地訪查時,發現有的以部門名義召開的會議,也會要求鎮長參加,他們詳細介紹了嚴格精簡會議的要求,到第二次再來訪查時,鎮長們要開的會大大減少了。
自治區層面的實地訪查也帶動了盟市的實地訪查,訪查后開展典型問題核查通報工作,并以點帶面推動問題整改。“學習了通報的問題,我們也能舉一反三,整改工作中存在的類似情況。”大南街街道黨工委書記郭文杰說,以前工作不分基本事項和配合事項,導致“小馬拉上大車”,現在有了常態化實地訪查和通報,基層更能厘清職責,集中力量為群眾服務。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區大南街街道工作人員組織居民開展文藝活動。(受訪對象供圖)
快到端午節了,郭凌云又忙碌起來——組織居民參加文藝活動。
“街道老年人有秧歌隊、合唱隊,希望有展示表演的舞臺。”郭凌云說,“以前辦文藝活動,我們在場外維持秩序;現在我們有了更多精力組織活動,職責事項更清晰,社區居民的熱情也大大提升。”
在大南街街道,履職事項清單編制完成后共196項,其中基本履職事項83項,57.7%為配合履職事項和上級部門收回事項,較之前不僅更為精簡,而且更為清晰。社區不用再開親屬關系證明、“家里一畝三分地”等難以核實的財產證明、“是不是好同志”等不掌握情況的政審證明,基層干部感覺如釋重負。
郭文杰說,在常態化訪查的帶動影響下,基層對減負工作也有了主動思考。在編制街道履職事項清單的過程中,大南街街道去掉了若干不適合街道負責的事項,同時將10項特色事項加入清單。“這些特色事項與文化旅游相關,不僅明確了街道的主責主業,也很契合街道的發展思路。在減負的同時,我們也要讓工作增效。”郭文杰說。(記者魏婧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