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晚報記者 李博
不管是逛商場還是去機場、火車站,總免不了在樓層間上上下下。如今,樓層標識不僅有數字,還有各式各樣的字母:B層、G層、LG層、UG層……這些字母與數字混搭,讓樓層標識愈加復雜。原本簡單的“上下樓”,變成了一場類似“破譯密碼”的挑戰。
現象1
停車場樓層間藏著“M層”
今年“五一”假期,來京旅游的小鳴一落地大興機場,就打開網約車軟件準備叫車。進入軟件界面后,系統自動定位到了“P1停車樓1M夾層”的一處上車點。結果,原本計劃打車能早點去酒店休息的小鳴,光是在停車樓找車就折騰了半天。
“我們從機場到達口出來,一路看著指示標,拖著行李走到了P1停車樓,但到了一層怎么也找不到司機。”小鳴給司機撥了一通電話,經過一番指點之后才明白,司機停車的位置不是一層,而是1M層。“司機提醒之后我才發現,自己竟然把樓層看錯了,原來停車樓除了一層之外,還有個1M層。”
小鳴注意到,大興機場停車樓共分為4層,其中地下B1層是長時間停車區,1層和2層都是普通的計時停車區,而1層與2層之間夾著的1M層才是網約車上車區。小鳴對此疑惑不解:“明明1M層看上去跟其他樓層也沒啥區別,為什么這層非要取個這么奇怪的名字?不能直接把這層叫成2層嗎?”
無獨有偶。北京南站地下停車場也有一個M夾層,由于入口較隱秘,讓許多接站的司機和旅客迷了路。“南站的地下停車場分成東、西兩個停車場,而且通往M層的樓道恰好在地下一層出租車排隊通道入口的側面。有時候,我們會特別提醒乘客,可乘客難免還會走錯路,耽誤不少時間。”一位網約車司機告訴記者。
現象2
商場寫字樓現“樓層迷宮”
除了交通樞紐,許多商場和寫字樓對樓層的命名也各不相同,五花八門的命名方式,讓顧客難以找到想去的樓層。更有甚者,有的商場連大門都很難找。
“上次開車到東方新天地,從停車場的電梯上樓,繞了一圈竟沒找到商場入口。”王女士告訴記者,當時,停好車準備搭乘電梯上樓逛商場,可按了電梯上的1層按鈕,電梯卻把她送到了寫字樓大堂,轉了半天也沒找到商場的入口,急出了一身汗。
眼見迷失了方向,王女士只得到寫字樓前臺問路。這才知道,停車場里不同的電梯通往不同樓層,而自己所搭的電梯并不通往商場,只到寫字樓這一層。順著工作人員的指引,她在寫字樓旁邊找到了扶梯,下了一層后竟發現自己走到了東長安街街面上。“剛才我不就是在1層嗎,怎么下了一層樓還在1層?”王女士感到迷惑。
后來,王女士在路旁找到了東方新天地的入口。在商場里看到商場電梯的標注,她才弄明白:原來連接地面的樓層是UG層,中文名叫作“商場首層”。而地下一層被叫作LG層,中文名叫“商場地鐵層”。同樣,地下停車場雖然也是按照樓層命名的,但卻被叫作P1、P2和P3。之前,她乘電梯所去的1層,實際位于東方新天地的上方,是東方廣場寫字樓的入口。“一棟建筑的一層竟然不在地面上,這也太奇怪了!“王女士很費解。“這種按照功能命名樓層的方式,和我們以往的概念不太一樣,1層、2層、3層……自然往上疊加多清楚,現在命名太復雜,對整個樓層的空間關系都沒概念了,以至于有時都不知道該往上走還是往下走。”
李先生也曾遇到找不到樓層的情況。一次,他駕車前往百貨大樓聚餐,將車停到商場地下停車場內。不過,用餐結束回到地下停車場時,李先生卻怎么也找不到自己的車。
李先生告訴記者,停車時記得是在地下2層,就搭乘扶梯下到了B2層,結果繞了一圈沒有找到車。“當時以為自己記錯了,就沿著扶梯繼續下樓。可到了B3層,還是沒找到車。靈機一動,按了按車鑰匙上的鳴笛按鈕,沒想到,喇叭聲竟然從一處坡道里傳來。我沿著行車的坡道向上走了半層,終于找到了車。查看了一番才明白,原來B2層和B3層之間還藏著一個J2層。”李先生忍不住吐槽,“誰會想到地下二三層中間還能有一層?而且中間夾著個J層又是什么意思呢?”
現象3
商場同一樓層雙重命名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在不同商場對樓層出現不同命名方式的同時,一些商場內部也存在樓層命名“雙重標準”,混亂的樓層名稱,讓人一時分不清自己所在。
東大橋路口西側的THE BOX朝外是年輕人的潮流新地標。記者注意到,這家商場樓層的命名方式與其他商場有所不同,其中,連通地面的樓層被命名為“G層”,一層到三層的排序依次為G、L1、L2。奇怪的是,商場里一家跨越三層的書店,樓層卻被命名為1層、2層、3層。“走出書店是L1,走進書店是2層,一棟樓有兩種命名方式,太魔幻了!”一位顧客向記者抱怨。
THE BOX朝外的樓層怪象并非個例,去年開業的北京超極合生匯也出現了“樓層命名混亂”的現象。記者注意到,商場內各處樓層指示牌均使用LG0、LG1、LG2等方式命名。不過,商場內升降電梯的按鈕上,卻寫著M、B1、B2。“跟著大眾點評找到了一家LG2層的火鍋店,可進了電梯發現只有B2,這倆是同一個地方嗎?” 林女士感到困惑不已,“樓層命名和電梯里的顯示就不能統一一下嗎?”
解讀
五花八門的樓層名都是啥意思
在五花八門樓層命名方式中,最常見的字母是L、F和B。
L和F代表地上樓層,L代表英文的Level,F代表英文Floor,這兩個單詞都是“樓層”的意思。例如一樓,在使用中可以寫作L1、F1或者1F。而B其實就是Basement,也就是“地下室”的意思,在使用中,地下一層可以寫作B1或者B1F。
不過,一些商場也會采用LG來表示地下樓層,LG的全稱是Lower Ground,意思是“低于地面的樓層”。其中。LG1就是“地下一層”,LG2就是“地下二層”。此外,有的商場還會使用UG這個標識,它的全稱是Upper Ground,代表“地上樓層”。不同于LG,UG的后面一般不跟數字。
為了區分地下商業樓層和地下停車場樓層,一些商場也會使用P來代表地下停車場,P的全稱是Park,意思是“停車場”。P1是指地下停車場一樓,P2則是指地下停車場二樓。
如果大樓的部分區域是挑高的,那么出現夾層的區域可以稱為“M層”或“J層”,其中的M,是英文單詞Mezzanine(夾層)的縮寫;而J則可能是漢語拼音“夾層”的首字母。
建議
應制定樓層命名的本土化規則
那么,為何樓層命名方式要如此復雜呢?北京建筑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郝曉賽告訴記者,相對于單純使用數字對樓層進行編號,采用非數字和數字混合的編號方式可以提示樓層功能,所以得到更為廣泛的應用。
此外,有的商場在給樓層編號時,會刻意不用-1、-2或B1、B2等給地下樓層命名,以避免顧客產生在地下室待著的不佳感受。“其實,如果能在地下室引入下沉庭院,讓顧客可以看到陽光和綠植,這些空間環境感受上的實際改變,比單純樓層名稱上的改變更有效。”
郝曉賽表示,國內目前尚未看到有針對樓層命名的相關規范或指南。“中國有高層建筑、大型交通樞紐建筑的歷史比發達國家短,因此在樓層命名方式上尚有待統一。在西方發達國家,也出現過樓層命名混亂的情況。為此,有的國家已經發布相關設計指南、提出了相對成熟的樓層命名建議,從而有了更清晰易懂的樓層命名規則,人們更容易在公共場所找到自己想去的地方。當前,我國也需要制定樓層命名的本土化規則。
來源:北京晚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