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阡陌,愛寫書影評、人物、文史故事,歡迎關注
她是神秘的女作家,也許你沒聽過她的名字,但一定看過她的作品。她用一支筆寫盡愛恨情仇、人性冷暖,卻無人識得她的廬山真面目。
她神龍見首不見尾,不上電視,不接受采訪,甚至連張照片都不公布。對于網上流傳的照片,她只是淡淡澄清:“非本人。”
這位神秘的女作家就是李碧華。
1959年,李碧華出生在廣東一個鄉紳之家。祖父娶了四房太太,父親則從事中草藥生意。
自幼在四房妻妾的宅院里看盡世情。檀香木雕花的窗欞外,姨太太們的翡翠耳墜折射著冷暖人情;酸枝木茶幾上,父親的藥方箋記滿了離合悲歡。
這般浸透舊式風月的成長,孕育出她筆下獨有的詭艷氣質,恰似張愛玲年少時便參透的“蒼涼手勢”。
在香港真光中學的課堂上,少女李碧華的作文總讓老師們驚為天人。那些裹著青澀筆跡的文稿里,已能窺見日后犀利深刻的影子。
誰曾想這個總愛在圖書館角落寫寫畫畫的女生,畢業后竟選擇執教鞭而非執筆桿。直到某日《文季月刊》主編從廢稿堆里拾起她的人物隨筆,文壇才驚覺:此間藏著位現世的蒲松齡。
八九十年代的香港,經濟繁榮,文化需求旺盛,各式題材的小說層出不窮。李碧華的作品被導演們看中搬上熒幕,部部膾炙人口,如雷貫耳:《霸王別姬》、《青蛇》、《胭脂扣》《古今大戰秦俑情》......
梅艷芳、張國榮憑借在《胭脂扣》中的精湛演出,一舉奪下“金馬獎”、“金像獎”重量級獎項,李碧華一舉獲得了金像獎最佳編劇和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名滿天下。
她仿佛有一雙能夠看通陰陽的眼睛,帶著明清怪志小說的風格。筆墨之間,對人性有著通透的清醒認知,讓人讀起來意猶未盡,韻味無窮。
《胭脂扣》講的是一段哀怨纏綿的愛恨故事,香港30年代的石塘咀名妓如花與紈绔子弟十二少深深相戀,已到談婚論嫁的他們卻因身份地位懸殊,遭受家人強烈反對。
他們相約殉情,生死相依。不想結局卻陰差陽錯。
在陰間苦等50年未等來戀人的如花,上陽間來尋,方知真相。
原來,十二少臨到頭了悔了怕了,如花擔心十二少不肯殉情,竟偷偷給他下了藥。然而,命運弄人,十二少最終被救活,只能茍活于人間。
這段看似感天動地的愛情背后,實則隱藏著復雜的人性自私,癡戀的愛人臨死前各懷心思。
李碧華在書中寫道:“這便是愛情,大概在一千萬人中,才有一對梁祝能夠化蝶。其他的,只能化為為蛾、蟑螂、蚊蚋、蒼蠅、金龜子,就是化不成蝶,并無想象中的美麗。”
她常以犀利的筆觸,戳破溫情背后的殘忍,揭開男女之間的相互博弈和算計,道透人性復雜,堪稱“人間清醒”。
與作品中傳奇般轟轟烈烈的愛情相比,現實中她的感情生活卻平淡如水、細水長流。
回想與先生郭崇元的初次見面,還頗有意思。
在一個文學研討會上,李碧華的座位前赫然放著自己的本名——李白。
出版人郭崇元上前搭訕:“真羨慕,與大詩人齊名!”
“如此說來,你也想姓李吧?”李碧華風趣回應。
沒想到再見時,郭崇元卻是為打破會場的花瓶專程前來道歉和賠償的。
李碧華聽罷大手一揮,笑著說:“無緊要,算在我賬上。”
出乎意料,郭崇元并未及時言謝,而是緊盯著她的手指,無厘頭說出一句,“手上無戒,必定待字閨中。”
(疑似李碧華合影,未證實)
后來李碧華才知道,原來失手打破花瓶,竟是郭崇元為近一步接觸自己而有意為之。隨后,郭崇元便展開了追求。
他們的愛情雖沒有轟轟烈烈、感天動地,卻別具一格。婚禮上,桌子上摞得高高的,是兩人出版的書籍。
婚后,李碧華安心寫作,郭崇元在一旁樂呵呵地為她端茶倒水。
李碧華沒有時間收拾家,
郭崇元就定期幫她整理報刊、書籍和雜志。還會給經常迷糊得記不住今天周幾的妻子準備“星期筷”,周一到周日,讓她一目了然。
這種平淡的幸福,正是生性低調內斂的李碧華樂于享受的。作為一位知名作家,她從不上電視,也不接受采訪,更不會公布自己的照片。因此,網絡上幾乎找不到她的照片,無人知其廬山真面目。
網上流傳的她的照片,其實是臺灣歌手李碧華的照片。
(網傳李碧華照片,實則同名臺灣歌手李碧華)
錢鐘書曾對急于見他一面的讀者說:“你吃過好吃的雞蛋,不必去認識那只下蛋的母雞。”
然而,吃過了美味的雞蛋,會越發想見識一下那只生蛋的母雞。李碧華越是神秘,讀者就越好奇。
人們試圖從張國榮舊照里窺探真容,曾有一張電影現場張國榮與一戴眼鏡女士的舊照中,該女子一度被誤傳為李碧華。
對此,李碧華只在微博上淡淡地澄清:“非本人,請不要給其他人造成困擾。”
其實,她并非刻意保持這種神秘感,只是很享受這種自由自在的感覺。
她說自己普通之容,走在大街上無人會多看一眼,不值得被人關注。
她希望讀者關注的是她的文字本身,而不是其他名利或光環。這樣的生活對她來說甚好。
無人識君,混跡深圳書城的人潮,素衣布履,自在穿行。
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李碧華卻說:“藏比露好,誰也別把自己看得太重要。”
當短時代的主播們爭相撕開生活每個縫隙,李碧華卻選擇大隱于市,離群索居,藏身文字之后,專心打磨動人作品。
世人總在追問神秘作家的真容,卻忘了真正的傳奇,從不需要臉譜。
她早已把最驚艷的模樣,刻進了每一行讓時代顫栗的文字里。
幸得文史相依伴,從此阡陌多豁達
愿同頻的人,都能在這里相聚,感謝您的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