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清晨,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區西河鎮紅林新村35歲的田大為走進村口的候車亭。一輛車身印著“交郵融合”的新能源公交車準時進站,他利落地將兩箱鴿子蛋搬上車。“現在每天頭班車發快遞,午前就能送到客戶手里。”田大為笑著展示手機上的物流信息,車廂尾部特制的快遞柜里,還整齊碼放著村民們要寄出的土雞蛋、香椿等農產品。
公交開進村灣 村民出行更便捷
紅林新村的清晨,因公交車的到來熱鬧起來。這座新建候車亭去年完成,灰瓦白柱的設計與村頭的百年古樹相映成趣,站亭不僅配備有清晰的線路指示牌、候車座椅、遮陽棚,還有太陽能照明等設施,為乘客提供舒適的候車環境。像這樣的特色候車亭,孝南區已新建220座,成為美麗鄉村新地標。
“以前進城要走好幾公里路搭班車,現在家門口就能坐公交,無縫換乘直達城區,票價還更便宜。”田大為開心地說。像他這樣的“公交常客”,村里還有200多位。數據顯示,孝南全域公交網絡已覆蓋100%的行政村,17條微循環線路串聯起全部187個行政村,日均運送乘客超2000人次。
變化始于2023年的全域公交示范縣創建。孝南區交通運輸局黨組成員、道路運輸事業發展中心主任羅永宏介紹,通過對自愿退市的5家農村客運公司、16家個體戶共計74臺老舊的柴油客車獎勵性補償,新增70臺新能源公交,全區194臺涉農村新能源公交車實現“公車公營”。在票價設計上,統一定價,城鄉線路票價最高降幅達60%以上,讓老百姓出行更方便,更實惠。
客貨郵融合 農產品出村提速
公交不僅載客,還成了運貨“能手”。駕駛員劉寶如說:“這趟車每天要運送50多件快遞,上午帶農產品進城,下午捎快遞回村。”在紅林新村寄遞物流示范點,貨架上擺滿待發的水蜜桃、土蜂蜜等農產品,工作人員黃慧正麻利地將打包好的草莓裝車。“村民以前發貨要跑鎮上,現在公交代運,成本降了約三成。”西河鎮鎮長楊石亮說。
這種創新模式得益于政企協同的制度設計。2023年,孝南區相關部門積極協調,組織郵政孝南分公司與孝感市眾力公交公司簽訂《交郵戰略合作協議》,搭起合作的橋梁。借助社會快遞進村快件轉郵的契機,定制“帶貨公交”。通過“公交代運+郵政統配”模式,極大降低了村級物流成本。
區運輸物流發展中心副主任程剛算了一筆賬:2024年1-12月,全區農村收投業務量達3306.29萬件,同比增長53.22%,糯米、蓮藕等特產24小時可達武漢市民餐桌。
數據背后,顯示了老百姓因客貨郵融合得到實實在在的收益。如今,越來越多的特色農產品通過公交網絡走出鄉村,走向城市,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活力。
智慧賦能 服務提質增效
為滿足多樣化出行需求,孝南區創新推出“干支結合”公交網絡:12條城鄉干線串聯鄉鎮樞紐,17條微循環線路深入村組末梢。通過GPS智能調度系統,全區涉農村194臺公交實現“云端”管理,正點率達96%。
在孝南區公交運營車輛動態監控中心大屏上,閃爍的光點實時顯示著車輛位置。“這套4G系統能對車輛超載超速行駛等行為進行報警提醒,有效規避車輛安全行駛隱患。”工作人員李玲介紹,“在高峰期、節假日,我們還會加密班次,讓公交車‘跟著需求跑’。”
“滴,老年卡!”紅林新村73歲村民胡曉勝熟練刷卡上車。孝南區在全省率先實現老年卡、學生卡鄉鎮辦理全覆蓋,2024年新辦優惠卡超2000張。
孝南區交通運輸局局長楊云峰表示,他們將持續優化公交線路,適時調整發車時間、班次,大力推廣“交郵融合”新模式,讓“村村通公交”價值最大化,讓“四好農村路”真正成為老百姓家門口的“致富路”。
來源:948交通廣播 楊麗芳 戴文迪
制作:李滿麗
審核:李蘇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