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援引《印度時報》、CNN消息,近日印度總理莫迪召開高層會議,就印巴緊張局勢發聲。此時,印巴沖突早已進入白熱化階段。
5月7日凌晨,印度突然發動“朱砂行動”,25分鐘內對巴基斯坦境內9個目標發起襲擊,宣稱打擊“恐怖主義基礎設施” 。巴方強硬回擊,稱6個地點遇襲,且印軍襲擊的是平民區。當天,巴空軍擊落多架印軍戰機,其中包括印度引以為傲的陣風戰斗機。據巴方說法,被擊落的戰機中含3架陣風、1架蘇30以及1架米格29K,印度空軍遭遇重創。
印軍(資料圖)
沖突持續升級,雙方你來我往,攻擊范圍和強度不斷擴大。8日晚,印度稱巴基斯坦用導彈和無人機襲擊印控克什米爾地區,巴方堅決否認。9日凌晨,巴基斯坦軍隊對印控克什米爾的印度軍方展開反擊,摧毀一處重要指揮所。10日,印度又對巴基斯坦三個空軍基地和部分哨所發動攻擊,使用空對地導彈和無人機;巴方隨即啟動“銅墻鐵壁”行動,首輪打擊就摧毀印度旁遮普邦一處導彈儲存設施,還聲稱發動網絡攻擊致使印度約70%電網癱瘓,不過印度方面并不承認。
空戰失利讓莫迪難以接受,很快下令印軍改變打法。8日,莫迪召集20多名部長開會,強調各部門和機構必須無縫協同,保障運作和機構韌性,要求持續警惕、保持清晰溝通。印度防長辛格也表示,針對巴基斯坦境內目標的軍事行動不會停止。
隨后,印度陸軍和海軍展開行動。陸軍出動無人機,對巴境內多個防空系統發起襲擊,巴方擊落12架印度無人機。海軍則在阿拉伯海對巴基斯坦境內多個目標發動打擊,雖然打擊效果暫不明確,但這明顯是印軍的報復行動。印度后續還打算加大對巴基斯坦機場、防空設施等軍事目標的打擊力度,并且已經對巴基斯坦防空系統動手。
印巴沖突(資料圖)
印巴沖突并非偶然,背后有著深刻的歷史和現實原因。克什米爾主權爭議從1947年印巴分治就已存在,一直是兩國矛盾焦點。2019年印度取消印控克區自治地位,當地武裝反抗加劇,雙方互相指責,矛盾不斷加深。
4月22日,印控克區發生針對游客的槍擊事件,26人死亡。印度借此暫停《印度河用水條約》,切斷巴方80%農業水源,巴方認為這等同于戰爭行為。此外,印度國內經濟形勢不佳,失業率上升、通脹高企,莫迪試圖通過軍事強硬手段轉移國內矛盾,這也是沖突爆發的誘因之一。
軍備競賽層面,印度花大價錢購買法國陣風戰機,單價超2億美元,結果空戰中陣風表現不佳,首秀就被擊落,暴露其作戰體系存在漏洞。巴基斯坦依靠中國裝備,像殲10CE戰機、SH - 15榴彈炮等,構建起完整攻防體系,印度之前炒作巴彈藥僅夠4天的說法,也被專家證實是謠言。
印巴沖突的影響早已超出兩國范圍,波及地區乃至全球。兩國貿易中斷,印度北部機場關閉,跨境物流癱瘓。巴基斯坦本就面臨債務危機,戰爭讓其經濟崩潰風險大增;印度雖然經濟體量大,但軍費不斷增加,必然會拖累基建和社會福利發展。
更令人擔憂的是核戰爭風險。印巴一共擁有約334枚核彈頭,一旦沖突失控,使用核武器將造成千萬人傷亡,核冬天還會影響全球氣候和糧食安全。聯合國秘書長緊急呼吁雙方懸崖勒馬。
大國博弈也在這場沖突中顯現。美國被曝給印度提供衛星情報,想借沖突牽制中國“一帶一路”,可又擔心沖突擴大影響印太戰略。俄羅斯提議派維和部隊,但作為印度最大武器供應國,立場難以完全中立。中國作為巴基斯坦的鐵桿盟友,外長王毅支持巴方安全關切,反對單邊軍事行動,還強調中巴經濟走廊不容破壞。
莫迪(資料圖)
目前,雙方都表現出“有限沖突”的態勢,印度強調行動并非要升級,巴方反擊后也沒進一步擴大戰線。但誤判風險極高,比如巴方俘虜印飛行員,可能激起印度民間情緒;印度“斷水”也可能引發人道危機。
國際社會積極展開調解。聯合國安理會召開緊急會議,不過從以往經驗來看,調停效果有限。伊朗嘗試“穿梭外交”,可印度向來拒絕第三方介入克什米爾問題。中國因和巴基斯坦關系特殊,又與印度有經濟合作,在調解上或許能發揮關鍵作用。
從長遠來看,印度需要解決國內治理問題,不能總把矛盾向外轉移;巴基斯坦也應專注經濟改革,減少對軍事對抗的依賴。有專家指出,陣風戰機神話破滅,印度可能會反思軍購策略,轉向本土軍工發展;中巴若深化合作,南亞力量平衡或許會被重塑 。這場沖突發展到現在,和平談判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出路,否則兩國將陷入更大的危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