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在搶救民間家書20周年紀念大會上,曾國藩六世嫡孫曾樾從“八本家訓”里蘊藏的“知行合一”之真諦,講到AI修復的高清家書讓古老的家訓在新時代綻放異彩,分享了他對當下家書傳承的理念和看法。
曾國藩六世嫡孫曾樾談家書傳承
“輕輕翻開那一本本早已泛黃的《曾文正公家書》,仿佛穿越時空,每一封家書背后都躍動著鮮活的教育場景,它們不僅是歷史的見證,更是家庭教育的經典范本。”曾樾說道,曾國藩以“困心橫慮,正是磨煉英雄之時”,勉勵九弟曾國荃,傳授逆境中成長的堅韌哲學;又以“飯后三千步”,“黎明即起”之語,細膩入微地教導長子曾紀澤養生之道,寓生活于教育之中。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咸豐六年九月二十九日次子曾紀鴻致父親曾國藩之信,不僅照亮著曾家后裔的前行之路,亦成為千萬家庭共同珍視的教育寶典。這封家書中“做讀書明理之君子”的訓誡,如同璀璨星辰,照亮后世子孫的心靈,成為世代相傳的家教箴言。在曾樾看來,先祖的家書,不僅高談闊論“修身齊家”的宏大命題,更注重身體力行的引領,尤其突出傳授“早起”“掃屋”“種菜”的樸素智慧,讓后輩在細微處見真章。
“家書之所以能歷經百年而不衰,皆因字里行間透露出的‘知行合一’之真諦。”曾樾說,曾家前輩曾立下規矩,子弟及冠之年,必須親手抄錄全本家書。曾祖廣鈞先生幼時抄書,常言“提筆如見文正公執燈相授”,那份敬畏與傳承,令人動容。父輩與祖輩之間書信頻傳,八寶、八德、八本、三致祥的家教理念,在家庭建設中得到生動的詮釋。
時至今日,作為六世孫的曾樾,亦重拾家書,或揮毫潑墨,或敲擊鍵盤,以書信的形式與兒孫交流。這份互遞家書的儀式感,讓家書不再是冰冷的文字堆砌,家規、家訓亦不再是遙不可及的教條,而是溫暖人心的生命傳遞。
他還表示,如今,時代更迭,家書亦隨之煥發新顏。檀木匣中的手抄本旁,是云端共享的電子文檔;微信群內,AI修復的高清家書與英文譯注交相輝映。這并非對傳統的背離,而是如同先祖將理學與經世致用相融合一般,讓古老的家訓在新時代綻放異彩。新形式的家書,帶來了全新的教育效果,啟迪了更多心靈,也讓我們倍感驕傲。
在他看來,家書傳承的歷史證明,現今的家書,作為家教的載體,其傳承不再是僵化的教條,而是塑造“良好人格”的熔爐。在曾家,有家書陪伴,散落世界各地的曾氏族人,在“知家訓、守家規、重家教”的共鳴中緊密相連,家書中“做讀書明理之君子”、“不留銀錢與子孫”的殷切教誨,轉化成“唯留精神與家書”的家訓,成為照亮每位曾氏后輩漫漫人生中不滅的燈塔。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張恩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