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進城固縣蓮花街道廟坡村智慧玻璃大棚,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錯落有致的多層式水培高架矩陣。白色金屬框架支撐起層層栽培槽,宛如一座垂直生長的“蔬菜森林”。近年來,蓮花街道緊盯“五個農業”發展目標,探索培育智慧農業,提級高標準設施實現高效生產、提升產品質量打造優質品牌、提增經濟效益促進農民增收。
科技賦能,打造綠色高效新樣板
引進先進物聯網技術和環境控制系統,24小時實時監測蔬菜生長環境的溫度、濕度、光照強度以及營養液的酸堿度、養分濃度等關鍵指標,根據不同蔬菜不同生長階段的需求,通過智能傳感器,自動調節各項最佳生長參數,保證了蔬菜種植全程數字化、精準化控制。同時,水培蔬菜避免了土壤中病蟲害的侵擾,從源頭上減少農藥使用,通過精準的環境調控與養分供給,顯著縮短了蔬菜生長周期,實現一年多茬連作,達成綠色、安全,高產的農業生產目標。
立體種植,拓展土地利用新空間
智能玻璃大棚中,芹菜、生菜、苦苣等葉菜類蔬菜層層疊疊向上生長,充分利用了垂直空間,形成立體繁茂的綠意景觀。與傳統種植模式相比,立體水培種植技術土地利用率提升了3—5倍,以往僅能承載單季作物的土地,如今通過分層布局與垂直延展,在同一空間內實現多茬次、多品種的并行種植,突破了自然環境對種植密度和產量的限制,經濟效益顯著提升,成功實現土地資源的高效轉化利用。
產銷一體,暢通增收致富新渠道
爭取項目資金1500余萬元,建成15000平方米智能連棟溫室大棚,高架栽培玻璃大棚,育苗大棚示范區,完善農產品交易中心,保鮮庫、烘干房等配套設施,注冊廟坡蔬菜“漢湑園”品牌商標,形成集育苗、生產、加工、銷售全鏈條產業服務體系,有效帶動了農戶勞動就業和自主發展產業,收入從傳統普通種植模式下的年均畝收入5000元逐步攀升至如今的1.5 —2萬元,實現了增收致富與技能提升的雙重突破,村集體經營性收入達30萬元以上。
從“傳統農耕”到“智慧種植”,從“平面耕作”到“立體豐收”,蓮花街道將以“五個農業”發展目標為指引,持續在有限的土地上書寫現代農業的生動實踐,持續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注入強勁動能,繪就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新圖景。
(陳佳寧)
責任編輯:安心 審核:楊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報料關注西北信息報微信公眾號(xbxxbwx)留言或加編輯微信號:y609235490 投稿郵箱:xbxxbxmt@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