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向,
有的人在聚光燈下綻放光芒,
有的人甘愿在幕后默默付出,還有的人選擇平凡的生活,
這全憑個人意愿決定。
她曾是央視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
主持過眾多大型文化節目,
可后來卻悄然離開大舞臺,
轉而投身農業頻道,深入鄉村,開辟了另一片天地。
01
李七月出生于哈爾濱的一個普通知識分子家庭,
家里經濟并不寬裕,但書架上總是擺滿了書籍。
小時候的她和別的女孩不太一樣,漂亮的裙子穿不了多久就弄臟,
洋娃娃遠不如收音機里傳出的聲音吸引人。
她常常躲在被窩里模仿播音員播報“晚間新聞”,
雖然聲音稚嫩,卻顯得格外認真。
鄰居打趣道:“這丫頭長大肯定能說會道。”
大家都知道,夢想聽起來容易,實現起來卻很難。
家里沒有條件送她去學習藝術,只能靠自己努力。
高中三年,她像個不知疲倦的小戰士,功課學得比誰都扎實,年年拿獎學金。
學校舉辦演講比賽時,她總是第一個報名,站在臺上目光炯炯。
同學們私下議論,這個姑娘天生就該站到更大的舞臺上。
高考那年,她全力以赴考入中國傳媒大學播音系。
大學期間,她的生活忙碌而充實。
別人周末約會看電影,她卻在宿舍練習發音,舌頭練得生疼。
校園電視臺的實習機會,她總是想方設法爭取。
大三時,她第一次走進錄播室,
燈光照在臉上,心跳加速如擂鼓,但嘴里卻穩得像老手。
畢業后,她回到遼寧,在省臺新聞節目中擔任主播。
每天清晨五點起床趕最早班車,熬夜改稿子是常事。
她心中一直有個目標:有朝一日要站在央視演播室。
02
2011年,央視主持人大賽成為她人生的重要轉折點。
全國高手云集,她作為新人憑借不服輸的精神闖入決賽,并獲得優秀獎。
比賽結束后,她成功進入央視,被分配到《遠方的家》節目組。
從此,她成了名副其實的“空中飛人”。
今天還在云南深山拍攝,明天又跑到新疆戈壁取景,為了一個鏡頭,
她能背著設備爬山十幾個小時,累得雙腿發軟。
同事們開玩笑說:“七月,你根本不是主持人,而是探險家。”
五年時間,她幾乎跑遍了半個中國。
那些日子里,她見過凌晨的漁村,
摸過戈壁的黃沙,也在藏區雪山下凍得瑟瑟發抖。
每到一處,她都像塊海綿一樣吸收當地的故事和文化。
2019年,她再次登上央視主持人大賽舞臺。
這一次,她已不再是當年那個青澀的新人,而是有了自己的風格。
比賽中,她站在臺上語速平穩,氣場十足,讓人移不開視線。
評委董卿稱贊她是“夢寐以求的繼承者”,
康輝甚至當場邀請她嘗試新聞節目。
她最終奪得全國第三,成為觀眾眼中的“央視新星”。
緊接著,她迎來了事業巔峰——主持《中國詩詞大會》。
在那個充滿詩意的舞臺上,她身著長裙,
站在燈光下,詩詞從她口中流淌而出,宛如清泉般自然。
觀眾看得如癡如醉,彈幕滿屏都是“仙女下凡”“董卿接班人”。
那一刻,她站在事業頂峰,仿佛注定要成為下一個“國民主持人”。
03
2020年,她的事業軌跡發生了巨大變化。
《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開播時,主持人換成了新人,
李七月再也沒有出現在這個舞臺上。
更令人意外的是,她被調到央視農業農村頻道,
主持一檔名為《大地講堂》的科普節目。
從華麗的演播室燈光到泥濘的鄉間小路,
這種轉變讓所有人措手不及。
網上議論紛紛,有人說她得罪了人,
有人嘆息她自毀前程,還有人猜測她被央視“雪藏”。
流言四起,尖銳刺耳。
面對這些聲音,她始終保持沉默。
她默默地收拾行李,奔赴農村。
剛開始,她連水稻和麥子都分不清,踩著泥巴路踉踉蹌蹌。
但她沒有退縮,脫下高跟鞋換上平底靴,
跟著農民下地干活,學習農作物生長情況,傾聽他們的喜怒哀樂。
她的筆記本上寫滿了農業術語,手上也磨出了繭子。
鏡頭前的她不再化精致妝容,
曬出雀斑,但眼神依舊明亮。
輿論風波漸漸平息,質疑聲卻從未停止。
有人覺得她放棄光明前途去吃苦,簡直難以理解。
可她似乎充耳不聞,依然在田野間忙碌,
拍片、采訪、剪輯,忙得不可開交。
她的節目開始講述更多農村故事:一個村子從貧困到富裕的蛻變,
農民用無人機種地的畫面,以及年輕人返鄉創業的笑容。
那些畫面真實感人。
04
在農業頻道的工作徹底改變了李七月的形象。
她不再是那個站在聚光燈下、被鮮花掌聲環繞的“詩詞仙女”,
而是一個扎根土地的“泥巴達人”。
她走遍中國的鄉村,從東北黑土地到西南梯田,
從傳統農耕村落到智能農業基地。
每次拍攝,她都與農民蹲在一起,
聊今年的收成,聊孩子的學費,聊村里新變化。
她的節目不僅是科普,
更是農村生活的縮影,帶著泥土氣息。
她學會了許多技能,如何辨別病蟲害,
如何用簡單方法提高產量,甚至如何在暴雨天搶收糧食。
她曬黑了,臉上的雀斑多了,
衣服上常沾著泥點,但她從未抱怨。
相反,她覺得自己離生活更近了。
以前在演播室,她講述的是詩詞中的浪漫;
現在在田間,她講述的是土地上的希望。
每次錄制完節目,她都會坐在田埂上,
看著遠處夕陽,感覺內心無比踏實滿足。
她的努力逐漸被更多人看見。
觀眾開始在她的節目中找到共鳴,那些關于農村的故事,
喚起了許多人對家鄉的記憶。
網上的評價也發生了改變,
有人說:“七月姐,你這是在用鏡頭為農民發聲。”
還有人感慨:“她沒隕落,只是換了個更大的舞臺。”
05
2023年,李七月出現在商丘淅川市文化節開幕式上主持活動。
那天的她穿著一身酒紅色西裝,
站在舞臺上笑容溫暖從容。
觀眾看著她,覺得她還是那個耀眼的女孩,
只是多了一絲煙火氣息。
2024年,她在社交媒體分享了一段主持招聘會的視頻,
只見她身穿中式服裝,妝容清新,氣質親切得像鄰家姐姐。
網友們紛紛留言夸贊她狀態極佳。
如今的她,已經不再糾結過去的“高光時刻”。
她在農業頻道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和目標,
計劃繼續努力,讓節目更有溫度。
她還想嘗試幕后策劃,甚至籌備一檔關于鄉村振興的節目,
讓更多人了解農村的變化。
她的生活依舊低調,感情方面從不提及,家人是她最大的依靠。
每次錄完節目回家,媽媽總會準備一桌家常菜,讓她放松身心。
最近刷到李七月的視頻,每一條都傳遞著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06
實際上,無論從事什么工作,每個人都會面臨挑戰,
人們往往固守在熟悉的領域內,
卻忽略了還有其他可能性。
當另一種選擇讓人困惑不解時,內心或許也會產生掙扎。
然而李七月克服了這些困難,
同時也告訴人們人生可以有不同的道路可選。
信息來源:1、專訪尋人團團長李七月:人如其名,就像夏天的晴和雨.央視網2、"神仙打架"般的央視主持人大賽,哈爾濱姑娘李七月單場第一咋得的?她的老師這么說.The Paper3、這個哈爾濱姑娘大獲董卿贊賞,她剛奪得“央視主持人大賽”單場第一.環球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