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溫越來越高,底層魚類會變得更加難釣,高水溫、強光,導致底層魚類只能趁著早晚時段淺水的水溫低、光照不強時進入淺水覓食,覓食時間嚴重被壓縮到了很短,自然難有不錯的漁獲。要是趕上下雨天出門釣魚,底層魚類會更加好釣。但是現實是殘酷滴,逢周末必定不下雨。在這種天氣條件下,鰱鳙就成了不少釣友的選擇。
釣鰱鳙不管釣法如何,在原理上都是沒區別的,精通任何一種釣法其他的釣法一眼就能看明白了。鰱鳙是比較特殊的濾食性魚類,通過喝水過濾水中的懸浮微顆粒,藻類、浮游生物這些東西獲得食物,所以鰱鳙的食物雖然細微,但是架不住量非常大,這就導致鰱鳙成為淡水魚中生長最為迅速的一種魚類。所以鰱鳙跟鯉魚、鯽魚等魚不同,不是咬魚鉤上的食物被釣到的。所以原理就是餌料霧化下沉,下面的水層埋伏了魚鉤,當鰱鳙在過濾懸浮顆粒的時候魚鉤也入口了,這樣鰱鳙就被釣到了。手竿、水怪、彈簧餌托等等釣法,都是這個原理。
釣鰱鳙還有一個特點,不能釣近岸淺水,這是因為藻類水體中到處都有,鰱鳙不需要涉險到淺水覓食,所以釣鰱鳙的時候手竿要長一些,要是想釣體型更大的鰱鳙拋竿才是最佳的選擇。釣鰱鳙一般是找開闊的區域,并沒有魚道、魚窩的特點,聚魚主要靠的是抽窩,所以釣鰱鳙還有一個特點,用餌量非常大,經常一大盆一大盆的,成本一點也不低。自制的餌料是達不到手竿使用的,不過打窩聚魚勉強還可以,但是浮釣鰱鳙還講究找魚層,窩料幾乎都是沉底的,會把鰱鳙往深水層引,釣的難度反而增加了。
這就不得不說說今天要介紹的這種釣法了,自制的餌料狀態達不到掛在魚鉤上的要求,那可以在釣組上增加一小段彈簧,把誘餌捏在這個彈簧之上,不能用于手竿的自制誘餌也是可以的,這樣成本會下降很多,但是垂釣效率一點不差,因為釣鰱鳙只要懂得了其中的原理,還是怎么釣都好釣的。如果是手竿釣法,幾乎都是使用懸墜釣,那只需要套上一小段彈簧在八字環和鉛皮組之間,卡住之后捏上餌料就可以了。這里要控制下子線的長度,一般來說二十厘米左右就差不多了,具體再根據中魚情況合理調整。
捏在彈簧上的餌團是不容易掉落的,所以說也經常用于遠投,因為大體型的鰱鳙是不會到近岸的,所以這是專門釣大體型鰱鳙的一種方法。其實釣組的組合上沒有任何不同的地方,大致相當于只有兩根子線的爆炸鉤,只是使用的彈簧餌托更大一些。遠投的時候是不能打頻率的,需要餌料霧化但是又不能霧化太快,所以跟手竿相比的話還需要稍稍注意下狀態。浮漂一般使用的是球形漂,如果遇上風力較大的天氣時,釣組容易被吹跑,那么會難以形成固定的窩點,可以在球形漂后面跟一個活鉛,遠投之后這個活鉛沉底起到類似船錨的效果,這樣釣組就能被固定住了。
氣溫高、風力小時,深水層會缺氧,鰱鳙活動的水層會比較淺,垂釣起來更加容易一些,所以民間說晴天微風,釣草釣鳙。最后要注意,淺水層不是淺水區,指的是深遠位置的淺水層。敬請關注收藏點贊,每天準時更新,謝謝各位釣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