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熱議一個話題:特朗普是不是“認輸”了?中國這邊提出了三大條件,美國是不是只能靠“放棄臺灣”來換取喘息的機會?這事兒聽起來挺炸裂,但也讓人忍不住想挖一挖背后的真相。
先說特朗普這人,大家都知道,他當年在臺上那叫一個硬氣,對中國揮舞關稅大棒,搞貿易戰,擺出一副“我不怕你”的架勢。可時間一長,這招好像沒那么靈了。2024年美國大選,他沒能翻盤,拜登連任成功,特朗普的政治生涯算是暫時畫了個句號。敗選后,他態度有點軟化,開始松口說要跟中國談關稅協議。這事兒被不少人解讀成“認輸”。
其實吧,特朗普這變化也不算突然。他在白宮玫瑰園開了個記者會,語氣沒以前那么沖了,說愿意跟中國坐下來聊聊,找個降低關稅的法子。這跟之前動不動就威脅加稅的風格比,確實像是在壓力下低了頭。但“認輸”這詞兒有點夸張,說白了,他這是被現實逼得沒辦法了。美國經濟扛不住高關稅和高通脹,國內老百姓怨聲載道,國際上盟友也開始有點看不上眼,他不調整策略還能咋辦?
再看看數據,美國對華貿易戰打了幾年,2022年美國對華貿易逆差還是高達3829億美元,比特朗普上臺前還高。關稅沒壓住中國,反而讓美國自己企業成本飆升,消費者錢包癟了。這么一看,特朗普松口談判,更多是不得不為,不是真心想“認輸”。
中國這邊也不是吃素的,趁著美國有點喘不過氣的功夫,提出了三大條件。這仨條件聽著挺硬核,咱們一條條拆開說:
中國要求美國別再玩單邊關稅那套了,得在公平的基礎上談。這話啥意思?就是美國不能老想著用加稅威脅人,得拿出點對等態度。過去幾年,美國動不動就加關稅,2018年那會兒對中國2500億美元商品加了25%的稅,結果呢?中國反過來也加稅,美國農民和制造商叫苦不迭。中國現在是想讓美國收手,別老想著用硬壓的招數。
下面這點更直接,美國得真心實意談,不能今天說一套明天變卦。特朗普那幾年,政策翻來覆去,今天加稅明天又說要談,弄得中國這邊也煩了。這次中國擺明態度:你得踏實點,別老玩虛的。說白了,就是要美國拿出靠譜的態度,別老想著占便宜。
臺灣這事兒最敏感。中國說得很清楚,臺灣是自家地盤,美國別老在這上面挑事兒,比如賣武器、派官員訪臺啥的。中國要美國停止插手兩岸問題。這條件一提,外界就炸了鍋,有人喊“美國得棄臺換和平”。其實沒那么夸張,中國要的不是美國完全不管臺灣,而是別把臺灣當遏制中國的工具。
這三大條件一擺出來,中國的底氣挺足。過去幾年,中國經濟沒被貿易戰壓垮,2023年GDP照樣14萬億美元級別,美國呢?通脹高企,供應鏈亂套,日子不好過。中國現在是趁勢而上,想定個新規則。
說到“棄臺”,這說法有點聳人聽聞。美國現在確實卡在兩難里頭。一邊是國內經濟壓力大,高關稅和高物價讓老百姓不爽,企業也喊著要緩口氣;另一邊是國際地位,亞太這塊兒中國影響力越來越強,美國不甘心退場。臺灣問題是關鍵籌碼,美國會直接扔了它嗎?沒那么簡單。
先看經濟層面,美國確實需要跟中國緩和關系。2023年美國通脹率一度沖到8%以上,供應鏈問題還沒完全解決,跟中國談成關稅協議,能讓商品價格降一降,喘口氣。但臺灣這張牌,美國玩了幾十年,從1979年《臺灣關系法》開始,就一直是遏制中國的重要抓手。直接“棄臺”,等于在亞太認慫,盟友日本、韓國咋看?美國全球霸主的面子往哪擱?
再看現實操作,拜登上臺后對華政策調整了不少,貿易談判有點進展,2024年初兩國關稅開始小幅下調。但臺灣問題上,美國沒完全松手,2023年還批了筆14億美元的對臺軍售,動作收斂了點,但沒停。這說明啥?美國想兩頭占,既緩和貿易爭端,又不丟地緣博弈的籌碼。
這事兒背后,其實是中美力量對比變了。中國這些年發展快,經濟、科技、軍事都上來了,2023年全球貿易占比15%左右,跟美國平起平坐。美國呢?內憂外患,國內政治撕裂,經濟靠印錢撐著,國際上盟友不那么聽話了。特朗普時代那套單邊主義,越來越玩不轉。
中國提這三大條件,就是抓住了美國現在的軟肋。經濟上,美國需要中國市場和供應鏈;地緣上,中國在亞太的話語權大了,美國得掂量掂量。臺灣問題更是試金石,中國想看看美國到底敢不敢在這上面硬碰硬。
美國這邊,拜登政府不像特朗普那么莽,但也不敢徹底服軟。2024年大選后,拜登連任,政策更務實了點,但國會里鷹派還在叫囂,國內反華情緒也沒消。結果就是,美國得在經濟利益和戰略布局間找平衡,走一步看一步。
中美這局棋還沒下完。貿易上,兩國關系緩和是趨勢,2024年關稅下調開了個頭,未來幾年可能會更明顯,畢竟誰也不想經濟繼續互相傷害。但臺灣問題沒那么容易解,美國不會徹底放手,中國也不會退讓。雙方估計還得斗智斗勇一陣子。
從數據看,中美貿易額2023年還是6000多億美元,互相依賴沒斷。地緣上,中國在亞太搞“一帶一路”,美國推“印太戰略”,針鋒相對的味兒還在。短期內,貿易爭端能緩一緩,但戰略博弈遠沒到頭。
特朗普這邊,他個人的政治影響力雖然弱了,但共和黨里還有不少人繼承他的強硬路線。拜登政府得頂著國內壓力,處理好跟中國的關系。未來幾年,中美咋走,很大程度看美國能不能接受中國崛起這事實。
特朗普“認輸”這說法,夸張了點。他松口談判,是政治和經濟雙重壓力下的選擇,沒到真認慫的地步。中國提的三大條件,展現了自信和實力,想趁機定個新游戲規則。美國會不會“棄臺”換和平?目前看,不太可能,完全放棄臺灣代價太大,但美國在臺灣問題上的動作可能會更小心點。
這事兒反映了啥?中美關系不是你死我活的零和游戲,而是斗而不破的長期拉鋸。特朗普也好,拜登也好,美國得面對現實,中國不是當年那個隨便捏的軟柿子了。未來幾年,這倆大國咋相處,估計還得看誰更能沉住氣,誰更會算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