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上無處不在的“通行證”會讓我變笨了?
網頁時代玩游戲、等于個人社交賬號時候,才需要輸入個人賬號和密碼。
密碼的英文單詞也叫做“password”,除了叫做密碼外,也可以叫做口令,或者通行證。
小時候看一些抗日電影時候,每次看到我方小隊需要偷襲敵人陣地,就會想辦法搞到敵人巡邏隊的口令。
一般在夜晚遇到敵人,就會腎上腺素飆升,感覺很激動,又害怕被發現。
如果出錯了,就有去無回了。
后來讀高中后,來到高考考場,最緊張的時刻,就是填寫自己準考證號,身份證,名字等相關信息,這些信息就是我們通向大學的“password”。
填寫了個人信息后,才感覺心里一塊打石頭稍稍落了地。
以為來到了大學后,就可以很輕松了,反正就是聽老師說的,只是不記得是哪個老師說的了。
在大學里面,發現更多地方需要“通行證”才行。
在十幾年前,校內網還流行時候,多少同學第一次牢牢記住自己的校內賬號和密碼。
這個通行證讓很多同學找到高中、初中、甚至小學的同桌,喜歡的其他班的女同學。
放到現在,這個神奇的網站也早某個角落吃灰著,曾經的女同學也在記憶里慢慢模糊,即使在短視頻里偶爾刷到,也只是看到孩子的身影。
智能手機的出現,一個叫做二維碼的東西,成為了我們通向移動互聯網的通行證。
在某一個時刻,突然感覺越來越難記住那么長的密碼了,只是下意識的拿起手機,去掃一下二維碼。
我之前一直記得我的購物網站的密碼的,前段時間更改過一次密碼,在某次購物需要輸密碼時候,發現我忘記了。
只能傷心的拿起手機,去掃二維碼登錄。
除了二維碼之外,用得比較多的通行方式,就是手機驗證碼。
感覺唯一用到手機號的地方,就是用來接收驗證碼。
也因為這樣,我們的手機號已經出現在各個知名或者不知名的APP上面,導致哪里泄露的個人信息,也無法知曉。
畢竟哪里都需要我們的實名信息,還沒辦法在PC時代一樣,可以通過郵箱注冊,根本不需要我們個人信息。
現在感覺“通行證”無處不需要,出行共享單車需要掃碼、地鐵公交需要掃碼、上下班需要刷臉、和同事溝通工作需要登錄同步聊天記錄。
小時候看西游記,去西天取經需要通關文牒,看古代電視劇,出行需要路引。
以前要單位介紹信才能坐火車住宿,現在出行只要身份證就行。
生活中更多的通行證,已經在手機里就能解決,可能也是現在感覺越來越笨的原因吧!
不知道你有沒有感覺,越方便,自己越笨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