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楔子
前兩天,我寫過一篇關于楊浦第一高樓的文章,結果最近一段就頻繁刷到“寶山長灘觀光塔”這個項目,后來查了一下資料后發現它居然是寶山第一高樓。
這個形似”金箍棒“的建筑,還真是引起了我的注意。再加上我也住寶山,有種特別的感情,今天這篇文章就來寫寫東海邊的”定海神針“吧。
02
簡介
這個項目位于黃浦江與長江交匯口,在寶山的濱江地區,離吳淞口郵輪碼頭不太遠。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個項目是以“排風塔”作為設計原點,演變而成的超高層建筑。
所以在地圖上,我們看到了郊環隧道從它附近經過。正是因為受到規劃越江隧道和滬通鐵路等大市政大交通項目規劃線型穿越的影響,該項目需要在原地塊集中綠地中綜合考慮沿江通道越江段浦西風塔的設計。
經過多方溝通協商后,項目成了現在集市政設施與配套項目、服務功能相結合的一體化塔樓。
再說到項目的設計靈感,是來自于中國古典神話《西游記》中孫悟空去“東海龍王借寶” 的傳說。所以大家除了能看到“金箍棒”,還能看到下面那個小小的“龍宮”。
這個方案是由DLR Group公司設計的,一個境外公司居然能如此深諳中國的文化,不得不說,里面招了不少國內建筑師吧!
看過西游記的朋友可能都會有一個感覺:金箍棒可比龍宮有意思多了!所以我今天就忽略龍宮,只介紹一下“定海神針”。
03
風塔+
金箍棒總高180米,地上18層,地下3層,呈圓筒狀高聳結構?。而整個項目除了金箍棒和龍宮之外,還有2棟塔樓,所以總建筑面積有約 185806平方米。
前文說到了金箍棒的主要功能是解決地下隧道的排風問題,所以我們就一起看看它是怎么解決的。
按照環評要求,越江隧道的排風口需要在135m以上設置, 因此在垂直布局上,148.3m以下空間優先設置市政隧道的排風道,滿足隧道相關的排風要求。
而排風口則是被巧妙的設置在了金箍棒的“金箍”位置,當然是上面那個 “箍”啦。
這個項目我把它的功能稱為“風塔+”,那么再看看除了排風之外的其他功能吧。
從方案階段的圖紙來看,金箍棒是內有乾坤啊。除了檔餐廳、會所、婚禮教堂以及觀光平臺等之外,居然還有空中攀巖館。
而從招商的業態意向圖來看,似乎還增加了高空蹦極的功能。就不知道最后實際落地會是什么功能了。金箍棒這么狹窄的空間,能作為使用的功能也不會太多。
目前這個項目已經開放運營了,從現場的標識我們可以看到:15-17層招商了一個“一尺花園”,是集合了觀光、餐飲和花園等功能。
因為現在去打卡的朋友不少,所以在一樓會形成排隊的形況,但是有“大圣”陪伴,也不會太無聊吧。(如下圖)
從以上網友們曬的實景照片來看,金箍棒的整個空間似乎不太寬敞,所以我又去翻出了平面圖。
這是一個直徑為25米的圓形平面,去掉樓梯、電梯、設備機房等功能之后,所剩面積一半都不到,差不多就250平方米左右。
當我將核心筒位置涂黑之后,大家就發現剩下的空間 確實不大,但是360°環繞的觀景效果,也確實無敵。
04
景觀
從目前去打過卡的朋友反饋,18層的”風光“確實無敵。話不多說,上圖。
往北看,是工業風,這里應該是寶鋼的一些產業園。
往南看,這是混合了不同年代的上海城建成果展,最遠處就是“陸家嘴三件套”。
往東看,這是長江出???,一望無際的大海上飄著一個個黑點,大自然的波瀾壯闊讓人不得不敬畏。
往下看,除了傳統的西游記主題彩繪外,還有現代的“湖人色系”的球場,傳統與現代,在這里統一了起來。
除了白天之外,這個項目的夜景也是比較炫的,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05
結束語
將“排風塔”與觀光功能相結合,這讓我想起了BIG在丹麥將垃圾焚燒廠與滑雪賽道相結合的項目,真是有異曲同工之妙啊。
將神話西游記中的“定海神針”杵在寶山的“東海之濱”, 守護著上海北面的水上門戶,不僅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致敬,更有著美好的寓意。
我們一直吐槽現在的高樓都是千篇一律,如果像金箍棒這樣具有文化色彩的建筑,更多一些那該多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