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游記》的取經團隊中,沙僧或許是最沉默寡言的一個,但他卻是師徒四人中最踏實、最忠誠的存在。
而飾演沙僧的國家一級演員閆懷禮,戲里戲外都像極了他所扮演的角色——
低調、謙和,卻用一生的堅守詮釋了什么是真正的“德藝雙馨”。
2009年4月12日,閆懷禮因肺部感染在北京去世,享年73歲。臨終前,他最大的心愿是再見一見“師父”遲重瑞和“師兄”六小齡童、馬德華。
可命運弄人,“八戒”馬德華因堵車遲到5分鐘,最終沒能趕上老友的最后一面,成為永遠的遺憾……
閆懷禮與《西游記》的緣分始于1982年。
當時導演楊潔正在全國海選演員,閆懷禮原本是話劇舞臺上的實力派,憑借扎實的表演功底和沉穩的氣質被選中出演沙僧。
這個角色臺詞不多,但閆懷禮卻用眼神和動作將沙僧的忠厚、堅韌刻畫得入木三分。
拍攝條件艱苦,他從不抱怨,甚至一人分飾九角。
卷簾大將;
千里眼;
圍觀老者;
御馬監監丞;
西海龍王;
牛魔王。
等等等等。
原來,我一直錯怪閆老師了。
我還以為幾位主演就他臺詞少最閑了,他演的沙僧在整部劇里就那幾句臺詞:大師兄,師傅被妖怪抓走了;大師兄,師傅和二師兄都被妖怪抓走了。
沒想到老師竟然演過這么多角色。
閆懷禮非常敬業,每個角色都用心去演,而且分文酬勞不取,他卻從不搶戲,只是默默做好自己的本分。
戲里,他是任勞任怨的“沙師弟”;
戲外,他是劇組里最暖心的大哥,常幫同事扛設備、送熱水,連六小齡童都感慨:“閆老師就像我們的定心丸。”
《西游記》播出后火遍全國,但閆懷禮卻鮮少蹭熱度。
他拒絕了無數商演和綜藝邀約,繼續扎根話劇舞臺,偶爾拍戲也堅持“寧缺毋濫”。
演員不能消費角色,觀眾記住的是沙僧,不是閆懷禮。
這種淡泊名利的態度,讓同行敬佩,卻也讓他逐漸淡出公眾視野。直到晚年,他因長期拍戲吸入過量敵敵畏(拍攝《西游記》時用于制造煙霧效果)導致肺纖維化,健康每況愈下,才不得不減少工作。
即便如此,他依然樂觀,總說:“比起那些犧牲的戰友,我能演沙僧已經是幸運。”
2009年初,閆懷禮病情惡化住院。
得知消息后,“師父”遲重瑞和“大師兄”六小齡童第一時間趕到病房,三人緊握雙手,仿佛回到當年西天取經的歲月。
而八戒,還沒來……
原來,馬德華當時正在外地,接到電話后立刻往北京趕,可偏偏遇上堵車。
就在他距離醫院還有5分鐘路程時,閆懷禮永遠閉上了眼睛。
閆懷禮的追悼會上,《西游記》劇組幾乎全員到場。
楊潔導演含淚說:“他是最好的沙僧,也是最好的演員。”妻子張柏青捧著他的遺像,輕聲說:“他走得很安詳,只是舍不得大家。”
而觀眾們則用滿屏的彈幕致敬:“沙僧回家了。”
如今,閆懷禮已離開16年,但他的沙僧依然是不可超越的經典。
每當《西游記》重播,觀眾總會被那個挑著擔子、默默守護師父的背影打動。
有人說,閆懷禮演活了沙僧,也活成了沙僧——
不爭不搶,卻用一生寫就了“忠誠”二字。
或許,真正的藝術家就是這樣:角色大于名利,情義重于生死。而那個遲到的5分鐘,也成了《西游記》師徒情誼中最催淚的注腳,提醒著我們:
有些人,一旦錯過,就是一輩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