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劇照 小轉風
“已經做了妖怪,何必還要裝腔作勢呢?”
小妖的邏輯
文 | 駱玉明
從前看革命戰爭電影,覺得屬于“壞人”那一邊的小兵們著實可憐。通常,“好人”死的過程比較復雜,有時身中一彈又一彈,還要堅持著做一連串感人的動作,說許多豪言壯語。壞人的小兵們則是如割草般成片地倒下去,頂多“啊”那么一聲。生死亦大矣,卻不容他們發表一點感想。
《西游記》里面的小妖也是類似的身份吧,不過由于小說的作者追求好玩有趣,卻給了他們不少表演的機會。可笑可憐總是難免的,但好歹顯露一下自己的性情,也算是到世上走一遭。
小妖嘛,本領有限,大多連個名號都沒有,但他們常常是活潑而伶俐的。第二十八回一小妖報告他對唐僧的印象:“嫩刮刮的一身肉,細嬌嬌的一張皮,且(實在)是個好和尚!”語言非常生動,像是描述什么可口的水果,令人感覺到嘴饞。
又像第八十六回另一位小妖報告他對豬八戒的認識:“大王莫怕他!這是個豬八戒,沒甚本事,不敢無理。他若無理,開了門,拿他進來湊篜。”雖不過是個小妖,話卻說得十分豪氣。
我們可以注意到:天庭中沒有誰是這樣說話的,大家都很注意禮數與身份。從這里可以認識妖魔世界的一種特點,就是散漫自由,講究很少,紀律不嚴。已經做了妖怪,何必還要裝腔作勢呢?這給小妖帶來的好處,是性情少受約束,說話比較隨便,于是就多了幾分可愛。
不過,小妖大抵是山野里的動物修煉成精而為時未久的,加上妖魔的生活顯然比較單純,所以他們人生經驗有限,在聰明伶俐的同時又常常顯得戇頭戇腦。像第七十四回中的小妖小鉆風,對著一個假冒的“總鉆風”畢恭畢敬,嘴里“長官”長“長官”叫個不停,一看就是稟性天真之人。
“精細鬼”和“伶俐蟲”
第三十三回寫到“精細鬼”和“伶俐蟲”兩位小妖,受金角、銀角兩位大王的支派用紫金紅葫蘆和羊脂玉凈瓶去裝孫悟空,卻被孫悟空用了一個“裝天的葫蘆”騙了去。而且沒多說幾句話,他們就把使用寶物的咒語“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奉敕”交代得一清二楚。
小妖其實并不笨,對于利害的計較是很清楚的:他們所攜帶的寶貝說是能裝一千多人,而孫悟空的寶貝號稱能裝天,試驗下來又確有效果,那為什么不換呢?“妙?。∶畎?!這樣好寶貝,若不換啊,誠為不是養家的兒子!”他們的念頭十分樸實和誠懇。至于沒事干把天裝在葫蘆里干什么,那是沒法問的。
妖魔有妖魔的生活邏輯,本不應該用人的是非規則去衡量。但竟也有個別小妖具備人的是非眼光。第七十回出來的小妖名為“有來有去”,他奉命去朱紫國下戰書,一路上嘀嘀咕咕,說的是:
“我家大王忒也心毒……那國王不戰則可,戰必不利。我大王使煙火飛沙,那國王君臣百姓等,莫想一個得活。那時我等占了他的城池,大王稱帝,我等稱臣,雖然也有個大小官爵,只是天理難容也!”
這小妖可不是很有人道主義精神?連那行者聽了,也暗喜道:“妖精也有存心好的,似他后邊這兩句話說天理難容,卻不是個好的?”
他見了孫悟空變成的小道童打探“送的是什么公文”,“就像認得他的一般,住了鑼槌,笑嘻嘻的還禮道:我大王差我到朱紫國下戰書的”。大概是因為悟空所變的道童模樣十分可愛,小妖見了心里喜歡,所以毫不提防。這表明有來有去的性格是善良的??蓢@悟空殺性太重,金箍棒打得他腦漿迸流。
“奔波兒灞”
《西游記》里的大魔頭最后被打死的為數甚少,大概不到一半吧。小妖的運氣則要壞得多。他們若是撞在孫悟空一伙手里,不問好歹,俱是一命嗚呼。就算前面躲過了,到了魔頭被殺或被擒之后,孫悟空還是要帶領八戒他們徹底剿滅殘余的群妖。八戒的釘耙一般情況下用處不大,這時正好大逞威風。看來做妖怪也是要做到大魔頭才好,做太小命就不值錢了。
小妖若有名字,那大抵是隨手拈來。而在他們的名字里,又每每隱藏了宿命意味的暗示。“有來有去”一出場就回不去了,“精細鬼”和“伶俐蟲”是被孫悟空蒙騙得最厲害的兩位。
當然也有說不清楚的。第六十二回出來的一對小妖,鲇魚精,黑魚怪,取名為“奔波兒灞”和“灞波兒奔”。這種奇怪的名字不知從哪里來的,倒像是外語的音譯?;蛟S那是從外國游來的鲇魚和黑魚吧。
文章來源:《游金夢——駱玉明讀古典小說》復旦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