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微信步數榜要是跳出‘領運動紅包’,千萬別點,天上沒有掉餡餅的事。”5月12日一大早,劉曉冬拎著反詐宣傳包穿梭在買早餐的人群中,用一口地道的菏澤方言向群眾宣傳反詐知識。
這位操著本地口音的民警,實則是土生土長的青島人。2015年,劉曉冬不顧家人勸阻,毅然離開家鄉,成為菏澤市公安局定陶分局孟海派出所的一名民警。初到派出所,劉曉冬面臨雙重挑戰:既要快速適應農村警務工作,又要克服語言關。
“那時他就像上了發條一樣,白天跟著老民警出警,晚上就泡在辦公室研究案卷,不懂就追著問,我們都開玩笑說他是‘小尾巴’。”同事孫保國說。為了盡快融入基層工作,他走街串巷與群眾交流,一句句學習當地方言,一點點熟悉轄區風俗習慣。如今,他不僅能熟練處理各類警情,還因熟知轄區情況被稱為派出所的“活地圖”。
“所里人手緊,多干點沒啥。”作為內勤民警,劉曉冬肩負著反詐、禁毒、糾紛調解等多重職責。在大家眼中,他就像一枚“螺絲釘”,哪里需要就擰在哪里。
去年,處理一起尋釁滋事案件時,面對涉案人員親屬“調解了事”的請求,劉曉冬斬釘截鐵地回絕:“放過他們,就是褻瀆這枚警徽!”最終,涉案人員均依法受到懲處。
在劉曉冬看來,警察的職責不僅要打擊犯罪,更要把群眾需求放在心上。去年,劉曉冬身先士卒帶領班組成員共處理治安案件23起,調解糾紛100多起。前年冬天,一位七旬老人醉酒迷路,劉曉冬調取監控、走訪商戶,頂著寒風搜尋3個多小時,終于在一條小巷子里找到了凍得瑟瑟發抖的老人。當他將老人安全送回家中時,家屬感動得熱淚盈眶。這樣的故事,在劉曉冬的從警生涯中不勝枚舉。
然而,鐵血男兒也有柔情和遺憾。談及家人,劉曉冬滿是愧疚:“父親腳部粉碎性骨折、母親小年夜突發胰腺炎,家人都瞞著我。對妻子兒子的陪伴太少,但選擇了這身藏藍,就必須忠于職守。”10年間,他先后榮獲“全省公安機關成績突出青年民警”“全區十佳愛民警察”“全市優秀民警”等榮譽稱號,被菏澤市公安局嘉獎。
“有曉冬在,我們心里就踏實。”轄區群眾的認可,是對他堅守的最好詮釋。面對贊譽,他始終保持謙遜:“我做的都是本職工作,只要群眾需要,我就一直在。”
如今,作為派出所的“老民警”,劉曉冬又主動承擔起傳幫帶的職責,將自己的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年輕同事。“為人民服務的路上是一場接力賽,這方土地的平安,由我們來守護。”劉曉冬說。
菏澤日報記者 劉衛國 通訊員 曲巧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