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并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每一個中國傳統節日都有其特定“食俗”,粽子便是端午的時節食物。一直以來,端午食粽包裹著人們的美好祝愿。雖然粽子的文化內涵隨時代而變,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讓粽子的文化內涵“萬變不離其宗”,總有一種熟悉味道:讓舌尖的各種口味,濃縮在一聲真誠的“端午安康”里,回歸樸素的“團圓安樂”。那么,廣東端午節吃什么食物?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廣東端午節吃什么食物
廣東端午節飲食習俗豐富多樣,既有傳統節慶食品,也有地方特色美食,主要包含以下代表性食物:?
1、龍船飯
廣東珠三角地區在端午節期間會制作龍船飯,最初是犒勞龍舟劃手的食物,后演變為全民共享的民俗活動。其用糯米搭配臘肉丁、蝦米、香菇等食材制成,寓意風調雨順、團結吉祥。東莞地區還以“吃龍船飯”形容男子氣概,盛飯的碗比普通碗大七八倍。
2、咸肉粽?咸肉粽
廣東咸肉粽以糯米為主料,餡料豐富多樣,常見的有五花肉、咸蛋黃、蝦米、瑤柱等,不同地區衍生出特色變種:
潮汕雙烹粽?:甜咸雙拼,咸餡占2/3(南乳豬肉、咸蛋黃等),甜餡占1/3(豆沙餡)。
?肇慶裹蒸粽?:加入冬葉、綠豆、五香粉等,猛火蒸煮8小時至食材溶化。
?湛江粽?:以蛤螻葉包裹,餡料含叉燒、腩肉、海鮮等,品種多達十余種。
3、?梔粿(梔粽)?梔粿
潮汕地區端午必吃食品,用梔子制成,呈棕褐色,沾白糖食用。其有清熱祛濕功效,潮汕方言中“粽”與“壯”同音,寓意強身健體。
4、其他特色食物?
黃鱔:端午時最為肥美,臺山地區常制成瓦煲黃鱔飯,符合“五黃”祛毒習俗。
?艾糍/灰水粽?:惠州用“蚊驚”植物灰制作灰水粽,梅州客家人則包艾糍祛毒。
?龍船餅?:傳統廣式糕點(杏仁酥、雞蛋糕等),過去作為龍舟活動點心。
這些食物不僅滿足味蕾,更承載文化意義:龍船飯凝聚民心,梔粿防病強身,咸肉粽寄托團圓,黃鱔順應節氣養生。
廣東端午節的主要風俗
廣東作為嶺南文化的重要代表地,端午節習俗融合了中原傳統與地方特色,既有全國普遍的龍舟競渡、食粽等習俗,也有獨具嶺南特色的民俗活動。以下是廣東端午節的主要風俗:
1、賽龍舟?
?地方特色賽制?:廣東水鄉的龍舟活動尤為盛大,舟身裝飾華麗,伴有鑼鼓助威。其中,江門新會區大澤鎮的龍舟賽以“駁水式”多賽程摘牌賽制聞名,即多程折返并需在終點摘牌為證,極具觀賞性。
?特殊儀式?:深圳等地曾有“扒皇舟”習俗,龍舟上放置御賜羅傘(后因阻力取消),源于南宋皇帝趙罡的傳說。
2、飲食習俗?
?粽子?:以咸肉粽為主,內含五花肉、蛋黃、綠豆等,用柊葉包裹。惠州還有“灰水粽”,以植物“蚊驚”燒灰制水浸泡糯米,成品淡黃色、清香韌勁。
?艾糍?:廣寧等地用艾草制作糍粑,寓意祛毒避疫。
3、?祈福驅邪活動?
?浸龍舟水?:珠三角地區盛行,認為龍舟劃過的水能祛穢祈福,家長會帶孩子浸泡手足以求健康。
?掛艾草與菖蒲?:門楣懸掛艾草、菖蒲或制成“艾虎蒲劍”,惠州等地還會點燃艾條(午時香)驅蟲辟邪。
?掛黃葛藤?:梅州客家人視黃葛藤為驅邪之物,端午節懸掛門前。
4、特色地方習俗?
?打午時水?:惠州人在正午12時打井水,認為可辟邪,用于沐浴或飲用。
?曬百日姜?:潮汕地區將生姜曬足百日(至中秋節),煮水服用以祛風寒。
?拜龍母?:肇慶德慶在端午期間舉辦龍母誕慶典,包括舞龍獅、祈福齋宴等。
5、其他民俗?
?送災難?:廣州從化地區會以符水洗手后潑灑道路,象征送走災厄。
?搶青?:惠州龍舟賽前祭河神后,隊伍爭奪河中央的樹葉竹竿,寓意吉祥。
這些習俗既體現了廣東人對傳統節日的重視,也展現了地域文化的多樣性,尤其在祈福健康、驅邪避穢方面形成了獨特的地方傳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