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社區是公安工作的一線陣地,更是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哈爾濱市公安局道外分局的民輔警們在日復一日的走訪中,在家長里短的調解里,用腳步丈量民情,以真心化解矛盾,將平安的種子播撒在社區的每個角落。他們用熱心、細心、耐心、誠心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在平凡的崗位上守護轄區平安。
隱患排查 擰緊“安全閥”
道外分局對“九小場所”實行“戶籍化”管理,開展排查行動。各派出所聯合消防部門,針對消防通道是否暢通、滅火器是否過期、電路是否私接亂改的問題開展重點檢查,并與經營者簽訂《安全責任承諾書》,壓實經營者主體責任。做到對安全隱患早發現、早消除,確保隱患整改不留死角,為群眾營造安全穩定的生活環境。今年以來,共檢查“九小場所”11000余家,發現并整改隱患2400余處。
化解糾紛 架起“連心橋”
道外分局的民輔警按照“底數清、情況明、全覆蓋、無遺漏”的工作標準,充分運用“百家熟”工作法,實時掌握轄區常住人口及流動人口動態底數,確保社會治安大局持續穩定。在社區警務室,民警設立調解臺,組建由社區志愿者、法律顧問、“冰城紅警”等組成的聯合調解隊伍,通過“拉家常”式溝通找到矛盾癥結。深化推進社會矛盾糾紛源頭治理體系建設,通過入戶走訪、重點回訪等方式精準摸排潛在矛盾,運用法律咨詢、心理疏導、幫扶解困等手段實現矛盾化解,切實提升社區群眾幸福感,促進轄區形成社區警務新格局。
普法宣傳 打好“預防針”
道外分局改變照本宣科的宣傳模式,民警深入中華巴洛克歷史文化街區、哈藥集團制藥六廠等景區,結合火災安全事故特點,向景區工作人員詳細講解了發生火災時該如何自救,以及如何使用滅火器材快速滅火等安全知識,提高員工的自防自救能力,并提示景區負責人要切實抓牢消防安全責任意識。五月以來,道外分局以“社區警務規范月”為契機,組織各派出所深入轄區企業、商戶,強調場所防火注意事項,講解安全用火、用電、用氣、用油安全知識,并結合典型案例,分析了因安全意識淡薄、管理不到位引發的事故后果,提醒場所負責人要嚴格落實安全主體責任,定期開展安全隱患自查自糾,加強員工的安全教育培訓。
社區警務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有的只是春風化雨的堅守。當民警與群眾的手掌緊緊相握,當巡邏的足跡覆蓋每寸土地,平安的根基就在這看似尋常的堅守中愈發牢固。這種用腳步丈量出來的平安,用真情澆筑出來的和諧,正是基層民警對“人民公安為人民”最深情的詮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