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勝利后,國民黨軍隊調派精銳部隊到東北戰場,其中多為美械部隊。
相較于國械、日械和雜械部隊而言,美械部隊比較顯著的特點是大炮配備相對齊全、汽車配備相對多些;戰防炮、迫擊炮、沖鋒槍乃至步槍的配備數量也要更多。
尤其是沖鋒槍一項,跟其他部隊的類別相差巨大,甚至可達10倍以上。
以現在人們的眼光來看,沖鋒槍并不算了不得的武器;但在當時的戰場上,這種自動火器在近距離作戰中的用途是非常大的,尤其對于不太擅長近戰的國民黨軍隊來說,更是如此。
而且此時東北國軍配備的還多是美式沖鋒槍,質量性能比之前國內仿造的晉造湯姆遜、花機關之類要好不少。
所以我軍在最初跟這樣的美械部隊交戰時,對其近戰火力的印象是比較深刻的。
據1946年12月的統計,東北國民黨軍各部裝備的沖鋒槍數計有:
新編第1軍,下轄新30師、新38師、第50師,裝備沖鋒槍3519支;
新編第6軍,下轄第14師、新22師,裝備沖鋒槍2542支;
另外新編第6軍建制內還有比較特殊的青年軍第207師(該師后來擴編,并脫離新6軍建制),該師當時裝備有沖鋒槍1048支;
第13軍,下轄第4師、第54師、第89師,裝備沖鋒槍2917支;
第71軍,下轄第87師、第88師、第91師,裝備沖鋒槍2588支;
以上這四個軍均為美械軍編制,其中新1軍和新6軍為駐印軍版本的美械部隊,所以美械化程度最高;青年軍第207師原本不是駐印軍系統,但也得到了全美械的待遇。
而第13軍為湯恩伯系的基干部隊,在1945年換裝為甲種美械軍編制;第71軍原為滇西遠征軍,裝備有部分美械,在1945年亦換裝為甲種美械軍。
不過這種美械軍在具體配置上不如頂配的駐印軍版本,具體情況大家需注意。
除了上述四個美械軍之外,國民黨軍隊當時在東北的的部隊還有第52軍、第60軍和第93軍。
第52軍下轄第2師、第25師、第195師,裝備沖鋒槍1061支。
該軍所轄部隊為老牌的中央軍嫡系,雖然未能列入美械裝備軍,但在滇南守備以及開赴東北時也配發了不少美械,所以號為“半美械軍”。
因此該軍配備的沖鋒槍雖然不如上述美械軍,但也達到了四位數,這在當時國民黨軍中也算比較多的了。
而第60軍和第93軍皆為滇軍,在國民黨軍隊中屬于雜牌軍。
其中第60軍為滇軍的基干精銳,下轄第182師、第184師、暫編第21師,當時裝備有559支沖鋒槍;
第93軍于1945年由云南地方部隊編成,下轄暫編第18師、暫編第20師、暫編第22師,當時裝備有789支沖鋒槍。
作為滇軍中的“小弟”,第93軍之所以比第60軍“老大哥”裝備的沖鋒槍多些,主要是因為其作戰任務沒有后者多,后者當時被分割使用戰損比較大。
而滇軍的武器裝備均以國械為主,輔以美械編成,在當時的配備水準顯然不如前面的中央軍嫡系部隊,在東北國民黨軍系統中屬于被排擠壓制者。
除了以上各正規軍外,東北國民黨軍還收編了不少偽滿軍和保安部隊,這些部隊還是使用原來的日械武器,也沒有給它們額外配發沖鋒槍。
不過東北國民黨軍隊還有為數不少的直屬部隊,比如杜聿明帶到東北的特務團就是原來第200師的一個美械團,這些直屬部隊也是裝備有不少沖鋒槍的。
據統計,各直屬部隊配備的沖鋒槍數計有1464支。
那么上述各部的沖鋒槍配備狀況就是:
新1軍3519支、新6軍+青年軍第207師為2542+1048支、第13軍2917支、第71軍2588支、第52軍1061支、第60軍559支、第93軍789支、直屬部隊1464支,總計16487支。
請注意,這個數據顯然是連續戰斗后還沒來得及補全建制的數據,而非上述各部最初的沖鋒槍裝備數。
比如新1軍原有沖鋒槍數為4097支、第13軍原有沖鋒槍數為3470支;但到1946年12月時,這兩個軍都要少一部分沖鋒槍。而且這還是補充了一部分,只是沒有補全的結果。
所以在上述各部全陣容的時期,沖鋒槍數無疑要比上述統計還要更多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