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來創始人李斌的每一次發言都像在寫“爽文”劇本——從“最慘的男人”到“季度盈利倒計時”,劇情跌宕起伏堪比連續劇。但這一次,當三品牌深度整合的傳聞與官方沉默形成鮮明對比時,吃瓜群眾們嗅到了更濃烈的戲劇性:這場號稱醞釀18個月的“成本大手術”,究竟是絕地反擊的殺招,還是資本故事的續命套路?
一、降本增效的虛與實:左手砍成本,右手虧224億
蔚來內部郵件里寫著“交付渠道能合并就合并”,哈爾濱到烏魯木齊的銷售負責人開始身兼兩職,看起來像極了小鵬逆襲的翻版劇本。但現實卻甩出一記耳光:2024年蔚來虧出224億新高度,平均每天燒掉6100萬,而號稱“史上最強財報”的毛利率提升到12%,在巨額虧損面前不過是杯水車薪。
更魔幻的是,李斌在車展上高調宣布的“篤定Q4盈利”三板斧——技術量產、銷量翻倍、降本增效,細看全是“薛定諤的承諾”:
技術上車?樂道品牌研發部門剛被肢解進PD&D集群,工程師們還在適應新架構;
銷量翻番?對比小鵬月銷3萬的逆襲,蔚來Q1銷量仍在生死線掙扎;
降本增效?賬期拉長到197天,供應商的忍耐度還剩多少?
二、組織架構變形記:三品牌整合的“三重人格分裂”
當樂道和螢火蟲被強行塞進蔚來母體,這場手術暴露了更深層病灶:
1. 高端人設崩塌:蔚來曾對標BBA的豪華定位,如今卻要靠20萬級樂道走量,品牌溢價正在被稀釋;
2. 資源內耗黑洞:原屬樂道的用戶服務部門劃歸沈斐,卻要向秦力洪匯報,這種“三權分立”架構恐滋生新一輪扯皮;
3. 換電站拖油瓶:3200座換電站的沉沒成本,在整合浪潮中成了甩不掉的包袱。
對比華為問界M9(參數丨圖片)單月打爆25萬+市場的雷霆手段,蔚來的整合更像是用繡花針做截肢手術——既不敢徹底砍掉燒錢業務,又舍不得高端形象,最終淪為“四不像”。
三、李斌的賭局:理想主義者的最后一搏
李斌在鏡頭前三次哽咽講述比亞迪往事,卻忘了王傳福的逆襲是建立在電池全產業鏈控制力上。當蔚來的“三品牌大整合”撞上2025年新能源淘汰賽,這場豪賭的底牌早已透明:
勝算籌碼:月銷必須突破3萬生死線(現銷量不足一半);
致命隱患:現金流僅夠支撐到Q3的傳聞;
外部殺機:小米SU7、華為問界等跨界玩家正在蠶食中高端市場。
網友辣評:“斌哥的篤定,像極了考前發誓通宵復習的學渣——理想很豐滿,但卷子上全是送命題。”
資本市場的“狼人殺”時刻
蔚來的故事早已超越企業經營范疇,變成一場資本市場的心理博弈。當李斌在內部信中寫下“久久為功”,投資人卻在計算“久久”到底是三個月還是三個季度。畢竟在新能源牌桌上,賭桌上的籌碼可以重來,但信用破產的企業永遠無法復活。
版權聲明
本文部分圖片源自網絡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公眾號聯系
如需轉載請向本公眾號后臺申請并獲得授權
法律顧問
北京市煒衡(福州)律師事務所 賴成龍律師
官方網站
www.51qc.com
15960183947 黃主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