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官渡之戰(zhàn),是三國時期的一場決定性的戰(zhàn)役,也是袁紹和曹操之間的最后一次較量。
這場戰(zhàn)役的結(jié)果,決定了北方的霸主,也影響了后來的三國格局。
袁紹擁有十萬大軍,曹操只有五萬兵馬,但曹操卻以弱勝強,擊敗了袁紹,奠定了統(tǒng)一北方的基礎(chǔ)。
這場戰(zhàn)役的過程,充滿了戰(zhàn)略的較量,戰(zhàn)術(shù)的變化,人物的起伏,也有許多令人唏噓的假設(shè)。
其中,最引人關(guān)注的,就是許攸之策。
許攸,是袁紹的謀士,也是袁紹的族弟。
他在官渡之戰(zhàn)期間,曾獻策給袁紹,建議他派出一支輕裝部隊,繞過官渡,直襲許昌,奪下許昌后,挾得天子,如此則曹操必然潰散;
即或曹操仍不潰散,咱們再夾擊之,其首尾不能相顧,也必然要被殲滅。
這個計策,看似大膽而巧妙,但袁紹卻沒有采納,他堅持要在官渡正面與曹操決戰(zhàn),結(jié)果被曹操用火攻破了烏巢的糧道,導(dǎo)致大敗而逃。
許攸則在戰(zhàn)役中途叛逃,投靠了曹操,還為曹操提供了襲烏巢的情報,成為了袁紹的罪魁禍首。
那么,如果袁紹采納了許攸之策,派兵繞過官渡襲許昌,曹操還有機會嗎?
許攸之策的可行性
首先,我們要考慮的是,許攸之策是否真的可行,也就是說,袁紹是否能夠成功地繞過官渡,襲擊許昌,挾得天子,夾擊曹操。
這個問題,其實并不簡單,因為它涉及到許多的地理、軍事、政治、心理等因素。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
地理因素
許攸之策的核心,是要繞過官渡,直取許昌。但是,這條路線,并不是一條平坦的大道,而是要穿越水網(wǎng)縱橫的地帶。
官渡的西面,是圃田澤,周圍陂塘密布,圃田澤東西五十里,南北二十六里,西限長城,東極官渡。
內(nèi)分”上下二十四浦“,浦水盛大時,”溢流北注“。要繞至東面,就要渡過濟水、睢水等數(shù)條河流,又要越過許昌東面的浪蕩渠。
官渡之戰(zhàn)的時間,是七月至九月,正是水流較大的時期,沒有船,是不可能連續(xù)渡過這樣的水網(wǎng)地帶的。
歷史上,確實有過很多次出其不意的輕兵襲擊,其中,許多都是克服令人難以置信的困難,突破天塹取得的。
然而,如果說要在漲水的時候,不靠船,而強行渡河,甚至連續(xù)渡河,還要做到隱秘而不為人知,那就是不尊重客觀規(guī)律了。
所以,許攸指出要“星行掩襲”,難度是極大的,甚至是不現(xiàn)實的。
軍事因素
許攸之策的前提,是要派出一支輕裝部隊,快速突襲許昌。
但是,這個部隊的兵力、指揮、戰(zhàn)斗力等,都是有限的。
袁紹的軍隊,雖然數(shù)量龐大,但是并不是一支精銳的部隊,而是由各地豪族招募的雜兵,訓(xùn)練不足,紀律松散,戰(zhàn)斗力不強。
袁紹的將領(lǐng),也不是一群能力出眾的人物,而是由親族、門客、舊部等組成的,忠誠度、能力、經(jīng)驗等都不一。
袁紹的指揮,也不是一種靈活的方式,而是由他本人或者他的謀士集團決定的,往往受到內(nèi)部矛盾、利益紛爭、情緒波動等的影響。
在這樣的情況下,要派出一支輕裝部隊,不僅要考慮兵力的分配,還要考慮將領(lǐng)的選擇,指揮的協(xié)調(diào),戰(zhàn)斗的執(zhí)行。這些都是不容易做到的,而且一旦出現(xiàn)失誤,就可能導(dǎo)致全軍覆沒的后果。
而且,即便袁紹能夠成功地派出一支輕裝部隊,也不一定能夠攻破許昌。
因為許昌并不是一座空城,而是曹操的大本營,有著堅固的城防,有著荀彧、夏侯惇等名將的鎮(zhèn)守,有著屯田兵的支援,有著曹操的威望的影響。
許攸之策的推測是:曹操“悉師拒我”,許昌等地必然空虛。這是許攸的想當然,他忽視了曹操的部署,也低估了曹操的實力。
政治因素
許攸之策的目的,是要挾得天子,以達到威懾曹操,或者說,以天子之名,令曹操臣服的效果。
但是,這個目的,是否真的能夠?qū)崿F(xiàn),也是有疑問的。因為天子,雖然是漢朝的象征,但是在當時的政治局勢中,并不是一個有實權(quán)的人物,而是被曹操控制的傀儡。
曹操早已經(jīng)以丞相的身份,掌握了朝廷的大權(quán),而且還有一批忠心的部下,支持他的霸業(yè)。曹操對天子的態(tài)度,也是十分明確的,他曾經(jīng)說過:“吾若為漢賊,誰敢不從!”
這說明,曹操并不在乎天子的存在,他只在乎自己的實力。即便袁紹能夠奪下許昌,挾持天子,也不一定能夠讓曹操屈服,反而可能激起曹操的反抗,導(dǎo)致更加激烈的戰(zhàn)爭。
而且,袁紹如果挾持天子,也不一定能夠得到天下人的擁戴,因為袁紹并沒有正統(tǒng)的血統(tǒng),也沒有仁德的名聲,他的行為,很可能會被視為篡位的罪行,引起其他諸侯的反對,甚至引起他自己內(nèi)部的分裂。
所以,許攸之策的政治效果,也是不確定的,甚至是有害的。
心理因素
許攸之策的關(guān)鍵,是要在曹操不知情的情況下,突然出現(xiàn)在他的后方,給他造成巨大的驚嚇和壓力,使他無法應(yīng)對,從而達到一擊必勝的目的。
但是,這個關(guān)鍵,是否能夠?qū)崿F(xiàn),也是有疑問的。
因為曹操,雖然是一位野心勃勃的政治家,但也是一位冷靜果斷的軍事家,他的心理素質(zhì),是非常強的,他的應(yīng)變能力,也是非常高的。
曹操在官渡之戰(zhàn)中,就曾經(jīng)面臨過許多的危機和困難,但他都能夠堅持不懈,化險為夷,最終取得了勝利。
即便袁紹能夠繞過官渡,襲擊許昌,也不一定能夠讓曹操驚慌失措,反而可能會激發(fā)他的斗志,使他更加奮勇作戰(zhàn),甚至?xí)迷B的分兵,來實施反擊,或者是誘敵深入,以待時機。
所以,許攸之策的心理影響,也是不可靠的,甚至是適得其反的。
綜上所述,許攸之策,雖然看似是一個大膽而巧妙的計策,但實際上是一個不切實際,甚至是有害的計策。
他忽視了地理、軍事、政治、心理等多方面的因素,也低估了曹操的實力和智慧,更沒有考慮到袁紹自身的弱點和困境。
如果袁紹采納了許攸之策,派兵繞過官渡襲許昌,曹操還有機會嗎?
答案是,曹操不僅有機會,而且有很大的機會,因為他可以利用袁紹的分兵,來實施反擊,或者是誘敵深入,以待時機。
袁紹的失敗,不在于沒有采納許攸之策,而在于沒有聽從田豐、沮授等人的建議,采取緩進戰(zhàn)略,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避免自己的劣勢,
與曹操進行持久戰(zhàn),而是輕率地將巨大兵力投入難以展開的官渡戰(zhàn)場,陷入了曹操的圈套,最終導(dǎo)致了糧草不繼,內(nèi)部分裂,大敗而逃。
這是袁紹的戰(zhàn)略失誤,也是他的命運悲劇。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