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華說:
誰走得遠,最后已經不是技術才華了,是性格讓他走得更遠。一定要在恐懼的伴隨下,有勇氣往前走,這個勇氣才是了不起的。
因為這個勇氣是時刻受到威脅的,這是真正的勇氣,如果你沒有受到威脅,往前走不叫勇氣。
有些人,他的性格就像圣地亞哥一樣,并不認為自己是一個失敗者。
余華說的圣地亞哥,正是海明威的經典之作《老人與海》的主人公。
這本書講的是一個看似簡單卻充滿力量的故事:古巴老漁夫圣地亞哥連續八十四天沒捕到一條魚,被當作“倒霉蛋”,但他偏不服輸,獨自駕船深入海灣,終于釣到一條身長十八尺、體重過千磅的大馬林魚。
整整兩天兩夜,老人與大魚在海上周旋,雙手被勒得血肉模糊,脊背被曬得滾燙脫皮,卻始終死死拉住釣線。
等他好不容易把大魚綁在船邊,回程時卻遭遇鯊魚群襲擊。老人拼盡全力用魚叉、船槳、舵把反擊,最終拖回的只是一副巨大的魚骨架。
有人說,這是一場徹頭徹尾的悲劇——老人一無所獲,還差點丟了命。
但海明威想告訴我們的,恰恰是藏在“失敗”背后的光芒。
圣地亞哥在書中有句口頭禪:“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
其實,我們誰沒經歷過“捕不到魚”的日子?或許是工作上的瓶頸、學業上的挫折,或是理想與現實碰撞時的迷茫。
但就像老人一次次握緊流血的拳頭,人生真正的勝負從不在結局,而在你面對困境時有沒有挺直脊梁。
當鯊魚啃食魚肉時,老人沒有癱坐在船上哭天搶地,反而笑著說“它們總算把我打垮了”——這不是自我安慰,而是看透生活本質后的坦然。
他知道,只要自己還活著,還能握著船槳,就永遠有再次出海的勇氣。
這本書讀起來特別“解渴”。
當圣地亞哥與大魚對峙時,你會忍不住屏住呼吸;當他擊退鯊魚、獨自返航時,你又會突然胸口發燙……
這種力量不來自“成功學”的雞血,而是來自對人性尊嚴的敬畏:原來一個人可以如此孤獨,又如此強大;可以被生活磨掉棱角,卻絕不屈服于命運的碾壓。
如果你最近覺得累了、喪了,或是對生活有點迷茫,真該讀讀《老人與海》。這不是一碗輕飄飄的心靈雞湯,而是一塊沉甸甸的礁石,讓你在人生的風浪里,能穩穩站住腳跟。
原來,活著就是一場永不妥協的戰斗,而我們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馬林魚”值得去追尋。
畢竟,當你在生活里遇到“鯊魚”時,總得知道該怎么握緊手中的船槳。#老人與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