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公眾號又改版了,好多粉絲反饋收不到勵職派的文章了,為了及時接收到文章,大家可以【星標 ?? 】,關注我們不迷路。
謝曉君怎么也不會想到,一次“旅游”竟然改變了她的人生軌跡。
大家好,我是拂蘇。
時間倒回到30多年前。
四川姑娘謝曉君,大學畢業后來到成都一所重點中學,擔任音樂老師。
在那里,她遇見了同為四川人的同事胡忠。
二人互生情愫,很快步入了婚姻殿堂。
懷胎十月后,謝曉君和丈夫迎來了愛情結晶。
就在女兒出生8個月后,丈夫對她說,國慶大假我們去甘孜塔公草原旅游吧,也好給孩子斷奶。
一路上,謝曉君被塔公草原美麗的景色所傾倒,但更觸動她內心的是,塔公鄉的西康福利學校。
在那里,謝曉君見到了143個孩子。
這些孩子來自周圍各個縣區,幾乎都是孤兒。
他們無法感受家庭的溫暖,也得不到好的教育。
因為學校條件艱苦,每個月支教補助只有300元,所以很多來支教的志愿者,堅持不了多久就會離開。
謝曉君看著這些孩子清澈的眼神,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回來的路上,兩口子沒怎么說話。
后來,丈夫胡忠告訴她自己哭了一路。
夫妻倆商量以后,2001年夏天,胡忠向學校交了辭職信就去西康福利學校任教了。
雖然孩子還不到1歲,但謝曉君選擇了無條件支持丈夫:
“當時也沒考慮什么,只覺得那些孤兒太可憐了,他們需要老師啊!”
初到西康福利學校,胡忠無法適應當地的氣候。
嚴重的高原反應和水土不服,導致他頭暈、惡心、體力不支。
身體上的不適可以克服,孩子們對他的抵觸情緒才真正令他難受。
這些孩子見多了來來往往的老師,之前他們哭著乞求挽留,那些老師都不愿意留下,甚至還會悄悄溜走。
所以孩子們壓根不相信胡忠所釋放出的善意。
看到這種情況,胡忠心急如焚。
為了和孩子們重新建立信任,胡忠毅然搬出教師宿舍,和學生們同吃同住。
他化身全能老師,各種科目全部攬下,通宵研究變換教育方式。
下課后和孩子們打成一片,帶頭做各種游戲。
遇到不聽話的孩子,他被氣到聲淚俱下,不惜下跪也要勸他們好好讀書。
為了激勵孩子們學習,他還將自己每月300元的補助,都用來購買獎品。
胡忠對孩子們的“愛”毋庸置疑,他曾對孩子們說過這樣一句話:
“這個門闖進一個強盜,他要拿刀捅你們,第一個為你們擋刀的絕對是我!”
這般炙熱的感情,令孩子們深受感動。
他們慢慢接受了胡忠,還將他看作父親,喊他“阿爸”。
這頭胡忠忙的熱火朝天,那邊妻子謝曉君同樣一刻不停。
每個假期,她都會帶著孩子奔波到甘孜州和丈夫相聚,來到學校以后,她會教孩子們唱歌、跳舞、學漢語……
不多久,成都市教育局要選拔一批老師去藏區支教,謝曉君心動了。
她向學校寫下申請書,帶著年僅3歲的女兒,來到丈夫所在的西康福利學校支教。
謝曉君原本畢業于四川音樂學院畢業,彈得一手好鋼琴。
但相比于高雅的藝術,高原孩子們更需要學科教育。
于是她身兼數職,自學多門功課教學。
此外,她還擔任孩子們的生活老師。
幫孩子們做鞋墊,教他們整理個人內務、托家人從幾百里之外的成都運來最新的參考書。
三年支教生涯,她幾乎傾注了全部心血。
期滿后,謝曉君被原單位調回成都,被評為高級教師。
雖然教學環境變好了,但謝曉君心里始終空落落的,她放不下高原上的那群孩子。
在和家人商量過后,謝曉君做出了一個重大決定——帶著孩子,重新回到甘孜州。
這次她沒有回到丈夫所在的西康福利學校,而是來到木雅祖慶學校。
木雅祖慶學校比西康學校位置更偏遠、條件更艱苦。
教室就是幾間板房,宿舍是用帳篷搭起來的,夜里根本抵御不了風寒。
謝曉君開始和胡忠一樣,扛起了整個學校的教學重任。
常年的勞累使得謝曉君路落下了嚴重的頸椎病。
一天,她正在打吊瓶,突然一個孩子闖進來說道:“謝老師,數學老師走了!“
謝曉君心中猛地一顫,她心知已經無法挽回,便掙扎著站起來:“走,回教室上課”。
她拿著吊瓶,給孩子們上完了那節數學課之后,又成為了數學老師。
趁著假期,謝曉君回成都就醫。
一個多月后,病情不見好轉,醫生明確禁止她出院。
眼看著開學在即,她苦苦哀求醫生:“我不回去,孩子沒人教,求求你讓我回去吧!”
醫生無奈只好為她辦理出院手續。
到學校后,謝曉君一上完課就躺在床上打吊瓶,錐心的疼痛時刻折磨著她。
為了不讓孩子們擔心,她從不在孩子們面前表露痛苦,只會在趕來照顧的丈夫面前流淚哭泣。
但即使是這樣,她依然咬牙堅持。
一年后,謝曉君把工作關系轉到康定市,表示“一輩子呆在這兒”。
2012年,胡忠和謝曉君入選“感動中國”人物。
正是在這時,人們才知道了關于夫妻倆的更多細節:
胡忠來北京領獎時,穿的外套是臨時借來的,他買不起新衣服。
胡忠支教20年已經是學校校長,但依然是志愿者身份,月薪只有300元。
謝曉君工資稍高,但全部被他們用來扶持孤兒,二人并無積蓄。
胡忠遠在成都年邁的母親和外婆,依舊住在沒有電梯的老式樓房中,請不起護工,柴米油鹽都要靠自己背上樓。
12年期間,胡忠只回過5次家。
他們感動了全中國,卻永遠愧對家人。
有人質疑胡忠夫妻的選擇,覺得他們犧牲了女兒的光明前途。
原本,他們的女兒可以在城市享受優渥的生活,接受更加先進的教育。
但跟著爸媽去藏區,只能住寄宿學校,吃不好、睡不好,冬天雙手生滿凍瘡,蓋著漏風的被子……
對此,胡忠夫妻并不這樣認為。
他們覺得,孩子跟著他們在藏區,得到了在城里得不到的東西:
“孩子從小看到爸爸媽媽做的這件事,會讓自己的國家和社會變得更好,這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值得慶幸的是,女兒胡文吉很能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她也繼承了父母的善良。
在學校時,她總稱媽媽為謝老師:“如果我叫媽媽,那些孤兒就會傷心。”
她現在能說一口流利的藏語,掛著高原紅的黝黑臉蛋跟一個藏族女孩沒有多少差別。
她還主動融入藏區,擁有了個好聽的藏名——曲桑拉(代表以種帶有敬意的祝福)。
正如“感動中國”頒獎詞這樣說:
他們帶上年幼的孩子,是為了更多的孩子;他們放下蒼老的父母,是為了成為最好的父母。
這不是絕情,而是極致的深情。
二十多年的苦難斗爭,二十多年的理想堅守,
胡忠和謝曉君夫妻,用人生中最美的時光,在塔公草原陪伴著這些孤兒們長大。
他們改變著孩子們的命運,孩子們也成就著他們的赤誠——
首屆西康福利學校143名學生,后來都考上了大學,2020年,全校高中畢業生連續四年全部考上大學。
很多學生與他們約定,畢業后就回來,同他們一起為家鄉的建設增磚添瓦。
我相信,這是孩子給予他們最好的回報!
參考素材:CCTV-1《感動中國人物——胡忠謝曉君:并蒂雪蓮》、央視網《胡忠、謝曉君:生命在高原怒放》澎湃新聞、中國教育報
作者簡介:大家好,我是拂蘇,一個時而清醒、時而糾結的文藝女青年。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勵職派”(ID:tmp_356139977),轉載請聯系公眾號。
(▼點擊圖片直接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