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監(jiān)測是糖尿病綜合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關于血糖評估指標,想必大家第一反應是要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
此外,還有一個同樣重要但又易被忽視的指標也需要定期監(jiān)測評估的,那就是——糖化血紅蛋白(HbA1c,下文簡稱「糖化」)。
那么,糖化到底是什么?它與血糖有何區(qū)別?兩者能否相互替代?請跟隨諾諾,帶你一文讀懂~
什么是 「糖化」
紅細胞內的血紅蛋白與血液中的葡萄糖結合的產物就是「糖化血紅蛋白」。臨床用糖化血紅蛋白占全部血紅蛋白的百分比來反映血糖水平的高低。
由于血紅蛋白與葡萄糖的結合過程不可逆,會一直持續(xù)到紅細胞死亡為止。而紅細胞的平均壽命為120天,所以,糖化能客觀反映過去2-3個月內的平均血糖水平。
光測血糖不行嗎 為啥還要測糖化
血糖檢測反映的是抽血時的即時血糖水平,其結果受飲食、運動、情緒、睡眠、感染發(fā)燒等一些偶然因素的影響較大。
而糖化檢測會更加穩(wěn)定,不受這些因素的影響,反映的是2-3個月長期血糖水平。因此,更建議血糖和糖化結合監(jiān)測,才能更全面地掌控血糖情況。
早在《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中糖化已被列為了“控糖金標準”之一,即:糖化血紅蛋白(HbA1c)≥6.5%可作為糖尿病診斷依據(jù)。
糖化控制在什么范圍比較好
糖化的正常范圍是 4%~6%,但具體控制目標因人而異:
①HbA1c<6.5%:適合于年輕、無并發(fā)癥、預期壽命較長的 2型糖尿病患者;
②HbA1c<7.0%:適合于大多數(shù)成年 2 型糖尿病患者(孕婦除外);
③HbA1c<8.0%:適合于有嚴重低血糖史、預期壽命較短、有顯著的微血管或大血管并發(fā)癥,或有嚴重合并癥、糖尿病病程較長的糖尿病患者。
DCCT研究表明:糖化每升高1%,糖尿病大血管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增加10%~20%;而糖化每下降1%,糖尿病微血管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降低約30%。由此可見,糖化對預測糖尿病大血管和微血管等并發(fā)癥風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參考指標。
哪些人需要測糖化
- 糖友:建議必須檢測糖化
建議所有糖友每年至少檢測1次糖化,剛確診糖友必須檢測糖化!
對于血糖控制平穩(wěn)并達標的糖友,建議每年至少檢測2次糖化;對于治療方案改變或血糖控制沒達標的糖友,建議最好每季度檢測1次糖化。
- 非糖友:建議檢測糖化輔助篩查
年齡在45歲以上,尤其是合并超重/肥胖者;年齡<45歲但超重,同時有一個或多個額外糖尿病危險因素(如一級親屬有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壓、高血脂等),均建議考慮進行糖化檢測,輔助篩查。
說到這,可能糖友會頭疼:“唉,為了測糖化又得去醫(yī)院排長隊!真費事!”
別急!諾諾必須把咱家的寶藏好物分享大家——「三諾A1CNow糖化血紅蛋白檢測儀」
真正實現(xiàn)在家測糖化!外觀小巧輕便,無需校準、無需質控、無需維護,操作簡便,3步即可完成檢測。僅需5微升血量,5分鐘快速出值,免去醫(yī)院的繁瑣,省時又省力!
最重要的是!產品榮獲NGSP標準檢測和IFCC國際標準雙認證,符合醫(yī)用標準。測試卡內含兩根測試條,雙重保險,精準度全面提升,為糖友的診斷和治療提供可靠依據(jù),不用跑醫(yī)院也能獲取院線同款精準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