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房價漲的時候,怎么潑冷水都摁不住大家的買房熱情。
可現在,各種利好不斷加碼,持幣觀望的情緒愈發濃厚,拋房的節奏似乎變得更快了。
比如,南京樓市,解除限售后,掛牌量激增322% ;根據南京網上房地產公布的數據,截至3月31日上午,南京市存量房總掛牌數量接近14.2萬套。
無錫全面取消限售、暫停價格備案,允許房企“一房一價”自由定價等消息一落地,“貝殼找房”APP顯示,無錫一天之內新增掛牌2463套,暴漲644.1%。截至今年3月底,無錫新房庫存量513萬平米,消化周期33.6個月。
其實,今天這種情況不是沒有預期的,早在大家瘋狂買房的時候,王健林就透露了真相:“現在房子越建越多,很多樓盤都賣不動,未來這種趨勢還會加深,到時候就不需要調控了,市場規律就能決定樓市走向。”
這話如今已經得到應驗,庫存越來越多,很多房子降價也無人問津,疊加人口結構失衡,供給關系變化等諸多因素,中國手握“2套房”的家庭,注定或將迎來3個命運結果。
第一,持房壓力大,轉手難度越來越大
普通大眾90%以上的人都是貸款買房,而一般貸款期限最長達30年,一旦買房就得承擔幾十年的還貸壓力。
比如2016年左右、2019年左右跟風在高位買房的群體,房子總價貴,貸款金額更多,承擔的房貸壓力就更大。尤其是貸款買了兩套,甚至更多房產的家庭,他們的持房壓力是可能大到難以想象。
畢竟這兩年,他們不僅要面臨房產大幅縮水40%,還得承擔著超高的房貸壓力,而市場掛牌量激增,需求逐步減少的趨勢下,他們想要實現快速變現的希望也更加渺茫。
第二,房產稅或提前落地,稅費負擔重
以前,當上的收入主要依賴土地出讓金,在房價一路猛漲的時候,這也給地方帶來了不錯的收益。但一旦房價進入下行周期,土地出讓金收入銳減,加上城鎮化率也接近尾聲,帶來的住房需求不再快速持續增長,地方財稅的穩定性就變得趨弱。
這種情況下,為了保障地方收入的穩定性,房產稅或提前來臨。
此前,財政部原部長樓繼偉在《比較》雜志上發表的一篇文章中,就明確指出,房地產稅是最適宜作為地方稅的稅種,并且應該在經濟恢復正常增長后盡快開展試點。這也意味著,未來房產稅將是大勢所趨,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我國雖然沒有遺產稅,但相關規定已經明確,如果子女繼承父母的房產后,要轉售房子,就需要繳納20%的個稅。
這也就意味著,將來那些持房數量越多的家庭,他們的稅費負擔肯定比剛需群體更重。而且他們的子女在繼承房子以后,面臨稅費負擔將更重,一方面,繼承后,房子不賣,將面臨房產稅壓力;另一方面,繼承房子以后,出售房產就要承擔20%的個稅。橫豎都躲不掉稅費負擔。
第三個,未來將面臨資產貶值
最近兩年樓市的分化情況已經明顯加劇,大城市核心地段的房子依舊保持著較強的支撐潛力,但三四線城市的房價卻依舊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尤其是郊區的房子、戶型差樓層不好的房子,貶值空間更大。
目前,我國住房市場已經面臨著嚴重的供給過剩問題,空置房數量較多,很多人都在加速拋貨,自己手中多余的資產,導致掛牌量激增,比如文章開頭提到的,無錫一天之內新增掛牌暴漲644.1%。在這樣的背景下,購房者的選擇性更多,那些位置不好,戶型差,樓層不好的房子就會面臨很大的挑戰。
換句話來說,如果你持有的是劣質資產,將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得不面臨資產大幅縮水的結局。
總之,對于中國只有二套房甚至更多房產的家庭來說,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將不得不面臨這些新的難題。
所以眼下他們需要做的就是提前做好規劃,與其將那些劣質資產拿在手上等著貶值、降價也賣不掉的那一天,真不如早點變現更為明智。
畢竟從大的方面來講,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你說呢?同意點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