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0年起,譚晶連續多年亮相央視春晚,不論是獨唱還是合唱,她都成為觀眾熟悉的“常駐嘉賓”。
不過,在2014年的馬年春晚上,細心的觀眾發現,怎么沒看到譚晶的身影呢?
對于她的突然缺席,大家紛紛猜測原因,后來才得知,原來譚晶當時懷孕了。
2014年春晚結束后不久,譚晶喜得一對雙胞胎女兒。然而,關于孩子的父親身份,一直被嚴格保密。
直到中國在科研芯片領域取得重大突破,譚晶與鄧中翰的關系才逐漸成為“公開的秘密”。
作為國家級歌唱家,譚晶在公眾場合經常接受媒體采訪,但唯獨很少提及自己的丈夫。
這不是因為她不想提,而是為了保護丈夫的工作環境。
作為一名為國家貢獻芯片技術的科學家,鄧中翰需要絕對安靜和安全的研究氛圍。
一個活躍于舞臺的歌手,一個埋頭科研的科學家,他們是如何走到一起的呢?
1977年,譚晶出生于山西的一個普通家庭,從小就展現出對音樂的非凡天賦。
少女時期的她,懷揣著用歌聲表達情感的夢想。
18歲那年,她成功考入中國音樂學院,師從聲樂名師,開始了系統的聲樂學習。
那時的她雖然青澀,卻充滿熱情,常常在宿舍里練習哼唱,琢磨如何讓每一句歌詞更有感染力。
1998年,譚晶以優異的成績考入解放軍藝術學院,正式成為一名軍旅歌手。
軍旅生活讓她迅速成長,舞臺上,她身著軍裝,眼神堅定,歌聲中透著一股不服輸的精神。
2000年,她首次登上央視春晚,演唱《在那東山頂上》,清亮的高音和深情的演繹讓她一炮而紅。
那一刻,全國觀眾記住了這個既能展現民族風情又富有現代氣息的女孩。
之后,譚晶的音樂事業蒸蒸日上。她不僅精通民族唱法,還大膽嘗試美聲、流行以及跨界音樂劇等多種風格。
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她演唱的《天空》成為開幕式的經典旋律,震撼了全球觀眾。
她多次代表國家出訪,登上維也納金色大廳、悉尼歌劇院等國際舞臺,用歌聲傳播中國文化。
她的成就不僅體現在舞臺上,更體現在獲得的無數榮譽中:全國青歌賽金獎、“五個一工程”獎、文化部文華獎……每一個獎杯,都是她對音樂執著追求的證明。
但譚晶的魅力遠不止于她的歌聲。
她是一個有故事的人,性格直率,敢愛敢恨。
此外,她還有一個外號“大魔王”,她的高音甚至能蓋過嗩吶,讓許多流行歌手自嘆不如。
如果說譚晶是用歌聲點燃人心,那么鄧中翰則是用科技照亮未來。
1968年,鄧中翰出生于江蘇南京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從小就對科學充滿濃厚興趣。
80年代,他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學專業的深入學習為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92年,鄧中翰前往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深造,并取得了電子工程學博士學位。
在美國期間,他成為了硅谷炙手可熱的青年才俊,IBM、惠普等科技巨頭紛紛向他伸出橄欖枝。
在美國的日子里,鄧中翰參與了多項尖端科技項目,積累了豐富經驗,并獲得了數十項國際專利。
按理說,他完全可以留在硅谷成為一名高薪工程師,享受令人羨慕的生活。
然而,1997年的一次回國探親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
當時的中國,芯片產業幾乎是一片空白,核心技術完全依賴進口,國家科技安全面臨嚴峻挑戰。
鄧中翰內心燃起了一股使命感:“我不能只為自己活著,我要為國家做點什么?!?/p>
1999年,他毅然放棄硅谷的高薪工作,帶著技術和夢想回國,投身于“星光中國芯工程”。
當時,中國的芯片行業起步晚、基礎薄弱,許多人認為他的選擇無異于“以卵擊石”。
但鄧中翰毫不氣餒,他組建了一支由海歸博士和國內頂尖工程師組成的團隊,夜以繼日地進行技術攻關。
他常說:“芯片是科技的心臟,中國不能沒有自己的心跳。”
2005年,團隊研發的“星光一號”數字多媒體芯片問世,一舉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壟斷。
這款芯片不僅性能達到國際水準,還成功進入全球市場,讓“中國制造”在芯片領域揚眉吐氣。
此后,鄧中翰帶領團隊繼續努力,開發出多款“星光”系列芯片,累計申請3000多項專利,徹底結束了中國“無芯”的歷史。
他的付出不僅讓中國芯片產業站穩腳跟,還培養了數百名本土芯片設計人才,為行業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
鄧中翰的成就遠不止于技術突破,他還主導建立了國家重點實驗室,擔任“星光中國芯工程”總指揮,推動中國芯片產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
2011年,他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成為中國科技界的領軍人物。
國際同行提到他時,無不豎起大拇指,稱他是“中國芯片產業的奠基人”。
譚晶與鄧中翰的相識,仿佛是一場命中注定的相遇。
2007年,兩人受邀參加一場科技與文化交流活動。
譚晶作為表演嘉賓,演唱了一首氣勢磅礴的《祖國不會忘記》;鄧中翰則作為科技代表,分享了中國芯片的研發歷程。
活動后臺,譚晶被鄧中翰的家國情懷深深打動,而鄧中翰也被譚晶的真誠和才華吸引。
兩人聊起了各自的理想,發現彼此對國家和文化的熱愛驚人地一致。
那次相遇后,他們開始頻繁聯系。鄧中翰雖低調,卻有一種讓人安心的力量;譚晶則用自己的爽朗和熱情感染了鄧中翰,讓他覺得生活因此多了一份柔軟與溫暖。
2009年,兩人低調完婚,沒有盛大的婚禮,只有一場簡單的儀式和親友的祝福。
婚后,譚晶繼續奔波于舞臺和錄音棚,鄧中翰則常年泡在實驗室。
兩人聚少離多,但每次相聚都格外珍惜。
2014年,37歲的譚晶迎來了人生的新角色——母親。
她冒著高齡產婦的風險,生下了一對雙胞胎女兒。
在家與國之間,譚晶分得很清楚。鄧中翰抽時間陪伴家人時,她感到無比欣慰。
但她也時常提醒鄧中翰,家里有她,可以放心去做自己的事情。
因此,在2014年譚晶生完孩子之后的多年間,她幾乎沒有在大型活動中露過面。
孩子尚小,正是需要她的時候,而鄧中翰也在為國家芯片的未來努力著,她選擇回歸家庭。
他們之間不僅有愛情,更有共同的信念。譚晶的歌聲唱出了中國人的精氣神,鄧中翰的芯片撐起了中國科技的脊梁。
算算時間,譚晶的女兒如今已經10歲左右了。近幾年,譚晶重新開始投入工作,人們經常能在一些歌唱活動中看到她的身影。
很多人好奇,為什么譚晶和鄧中翰從不公開秀恩愛,甚至很少同框出現?
這個問題的答案,還需要問嗎?
信息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