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式養生飲品市場持續升溫,眾多品牌紛紛入局搶占份額。作為山楂果汁賽道的頭部品牌,山楂樹下近期推出“山楂草本植物飲”系列新品,試圖以“0蔗糖、0香精、0脂肪”的健康標簽切入養生水市場。這一動作背后,既有其突破單一品類困境的野心,也暗含市場激烈競爭下的焦慮。
跨界養生水:尋求第二增長曲線
山楂樹下此次推出的“山楂草本植物飲”系列,以山楂為核心原料,搭配烏梅、陳皮、貢菊、玫瑰、荷葉、蘆根等草本植物,形成“輕享生活”“和顏悅色”“消然自在”三條細分產品線。根據官方旗艦店信息,該系列每箱售價65.55元,包含12瓶500ml裝產品,主打“解膩”“提神”等場景需求。
在宣傳策略上,山楂樹下通過社交平臺強調產品的“草本輕養”屬性,并暗示其具有“解乏”“助消化”等功能。例如,官方賬號將產品描述為“山楂的熱情,陳皮的溫潤,玫瑰的芬芳,荷葉的清爽,讓草本香氣自然釋放……”。部分消費者反饋稱,“看名字就感覺對胃友好”,但也有用戶對實際功效持觀望態度。
值得注意的是,知名戰略定位專家、福建華策品牌定位咨詢創始人詹軍豪指出,山楂樹下的新品雖強調配料表“干凈”,但加入中藥成分并宣傳養生功能需謹慎。他認為,產品是否真正具備功能性仍需科學驗證,品牌若過度營銷恐引發消費者信任危機。
穩坐山楂飲品龍頭,銷量連續六年第一
自2010年借電影《山楂樹之戀》熱度推出首款山楂果汁以來,冠芳集團旗下的山楂樹下憑借“鮮、濃、不添加”的定位迅速崛起。2018年銷售額突破15億元,2023年邁入25億元大關。今年1月,尚普咨詢為其頒發“山楂飲品連續6年全國銷量第一”的市場地位證明書,進一步鞏固其行業地位。
山楂樹下的成功,一方面得益于早期綁定電影IP的情懷營銷,另一方面則源于精準切入餐飲和禮品兩大場景。例如,其大容量包裝適配家庭聚餐場景,而禮盒裝產品則成為節慶消費的熱門選擇。不過,隨著消費需求多元化,品牌長期依賴單一品類的問題逐漸顯現。2023年消博會上,山楂樹下首次嘗試推出山楂草本植物飲料,被外界視為打破增長瓶頸的關鍵舉措。
功能性質疑與市場競爭雙重夾擊
盡管山楂樹下試圖通過新品拓展市場,但養生水賽道早已巨頭林立。元氣森林“好自在”紅豆薏米水、康師傅枸杞菊花茶、統一天空大麥飲等產品已搶占先機。相比之下,山楂樹下的草本植物飲入場時間較晚,且面臨產品同質化挑戰。
更大的隱患來自功能性宣傳的合規風險。目前,山楂樹下僅強調產品“不添加香精、色素、防腐劑”,但未提供權威機構對養生功效的認證。詹軍豪認為,“配料表含中藥成分”與“具備養生功能”之間不能簡單畫等號,若品牌未能明確區分產品屬性,可能引發監管關注。此外,消費者對健康飲品的認知日趨理性,僅靠營銷話術難以建立長期忠誠度。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營銷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