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航運網站MarineLink報道,2025年5月13日,美國財政部海外資產控制辦公室(OFAC)于近日更新制裁名單,將超過20家實體及個人納入制裁范圍,指控其長期協助伊朗向中國運輸石油,并為伊朗軍事活動提供資金支持。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制裁名單中首次出現三家總部位于中國青島的企業——黃島檢驗認證有限公司、青島富申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和青島聯潤國際船舶代理有限公司。
此次制裁是美國拜登政府繼2023年對伊朗Sepehr Energy公司實施制裁后的進一步行動。美國財政部指控,被制裁實體通過偽造文件、船對船轉運、虛假檢驗等手段,協助伊朗軍方控制的Sepehr Energy公司向中國出口石油,所得資金用于支持伊朗彈道導彈研發、核擴散及胡塞武裝在紅海的襲擊。數據顯示,2023年伊朗對華石油出口量日均約120萬桶,占其總出口量的80%以上,其中大量交易通過第三國公司進行“灰色轉運”。
本次制裁三家涉事青島企業包括:
- 1. 黃島檢驗認證有限公司:石油溯源的“技術掩護”。作為中國質檢行業的區域代表,黃島檢驗認證有限公司被指控為運輸伊朗石油的船舶提供虛假檢驗報告。根據OFAC披露,該公司多次對已被列入制裁名單的油輪(如懸掛喀麥隆國旗的BALU號)出具符合國際標準的油品質量證明,掩蓋石油的伊朗來源。其位于青島自貿試驗區的辦公地址(黃河東路150號)鄰近青島港油品碼頭,地理優勢使其成為國際油輪抵港前的關鍵服務節點。
- 2. 青島聯潤國際船舶代理有限公司:港口作業的“隱形推手”。這家成立于2004年的老牌船代公司,被指擔任Sepehr Energy租用油輪的指定港口代理,協助處理船舶靠泊、報關及卸貨流程。OFAC文件顯示,該公司曾為多艘關閉AIS信號的“幽靈船”安排青島港作業,利用其掌握的266號寧夏路東方商務大廈辦公點,協調油品轉運至山東地方煉廠。其業務網絡覆蓋福州南路87號等多個實體地址,凸顯其在本地航運業的深耕。
- 3. 青島富申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資金鏈的“終端樞紐”。注冊于青島西海岸綜合保稅區的富申石化,盡管成立僅兩年(2022年10月),卻迅速成為制裁網絡中的關鍵環節。美國指控其通過保稅區政策優勢,接收經香港、新加坡中轉的伊朗原油,并利用“原油進口配額”制度漏洞,將石油轉售給未獲資質的民營煉廠。公司所在的印度洋路1號裕方海瀾辦公大廈,與青島港董家口30萬噸級油碼頭直線距離不足5公里,地理便利性使其具備快速分銷能力。
根據美國《第13224號行政令》第1(b)條款,此次制裁屬于“二級制裁”,意味著任何與上述企業進行交易的第三方都可能面臨被切斷美元結算、凍結在美資產等風險。對于青島三企而言,未來全球主要航運公司、銀行及保險公司將終止與其合作,其相關的貨代、倉儲企業恐受連帶影響。
青島董家口30萬噸油碼頭
作為中國第二大原油進口港,青島承擔著山東地煉集群60%的原料供應。此次制裁可能迫使地方煉廠轉向俄羅斯、委內瑞拉等替代油源,推高運營成本。據隆眾資訊測算,若伊朗原油進口量減少30%,山東地煉加工成本將上升8-12美元/桶。美國首次將制裁矛頭指向青島自貿區企業,標志著其對華施壓力度從央企向地方企業擴散。此前,美國已對珠海振戎、中石油旗下昆侖銀行等實施制裁,但此次針對港口服務型企業的打擊,顯示出美方試圖瓦解伊朗石油入華的“最后一公里”網絡。
美國此次制裁不僅是對伊朗石油網絡的打擊,更是對中國地方企業全球化合規能力的一次嚴峻考驗。青島作為“一帶一路”樞紐城市,其企業的命運折射出國際政治經濟博弈的復雜性。在“規則武器化”成為新常態的當下,中國企業唯有構建全鏈條風險防控體系,才能在維護國家能源安全與遵守國際規范之間找到平衡點。未來,美方是否會進一步將制裁擴大至國有能源巨頭,將成為影響全球石油貿易格局的關鍵變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